高考时间:2022年6月7日 - 2022年6月8日
祝各位考生,学业有成,考上理想的学府。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北京高考 > 正文
获取高考资料联系方式

2021高考北京英语改革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7-19分类:北京高考浏览:53评论:0


导读:3月20日,北京市四万多名高三学生参加了高考第二次英语听说机考。这次听说考试,是近年北京高考英语改革的重要部分。据北京教育考试院消息,2021年北京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实行一年两考,英...

3月20日,北京市四万多名高三学生参加了高考第二次英语听说机考。这次听说考试,是近年北京高考英语改革的重要部分。据北京教育考试院消息,2021年北京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实行一年两考,英语听说机考满分为50分。针对英语高考的这一重大变化,有专家预见,“听说读写”“学以致用”才是未来英语学习的主赛道。

取消英语主科地位?

最近,关于英语的话题讨论,一直持续升温。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有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外语)的主科地位,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数学同等的主科,不再将英语(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科目。

此建议一出,引发社会热议。支持者认为英语作为主科过于应试偏离了学习初衷,反对者认为此举缺乏远见,不利于未来国家发展。《中国青年报》一项在线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人当中,有超过11万反对这项建议,并表示学校应该早开英语课,提升中国在全世界的竞争力。约有10万人支持该建议,认为应该花更多时间学习中文和文化。

王女士是一名小学生家长,她就旗帜鲜明地认为“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学外语”。王女士认为:如果家长不希望孩子出国,或者长大后不从事直接与英语相关的工作,那么英语学习够用就行,不如把省下来的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这样的主科学习上。事实上,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学习英语,我上学的时候就有同学因为语言能力较差一直被英语成绩拖后腿。

同样,作为中学生家长的杨先生则认为,英语应该学,但完全没必要和语文、数学同等待遇。现在的英语学习给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造成了困扰甚至是负担,但其实大多数人达到英语普及水平就够了,没必要那么专业。随着科技的发展,遇到资料翻译等问题,完全可以用专业软件来解决。

专家认为英语学习有其必要性

那么,到底该不该取消中小学英语的主科地位呢?记者对话了部分行内专家、老师,他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此种建议有待商榷。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副主编陈力就坦言,削弱中小学英语的提议是短视的,其背后的种种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陈力给出了以下理由:首先,基础教育不同于大学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中小学英语课程的根本属性是基础性而非实用性,如果以是否“实用”为尺度来判断中小学课程的价值,数理化等多数中小学课程都可以被取消,这显然是荒谬的。其次,外语学习不会干扰母语学习,相反会与母语学习相互促进,这方面有历史经验,也有脑科学实验证据。此外,从国家未来发展看,全球科技领域的前沿文献大部分仍以英语为载体,目前我国正处在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道路上,需要更多能熟练使用英语来借鉴掌握世界先进科技成果的未来建设者,需要更多能用英语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传播者。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英语教研员、特级教师赵文娟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英语是国际交流中通用语言,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部2001年决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将英语设为必修课,事实证明,近亿的孩子开始接触英语,对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文化意识、思维训练等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全球化时代、更加开放的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都对青少年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要求。英语是一门通向世界的语言工具成为很多专家的共识。

英语教学需改进而非“翻烧饼”

在肯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也有人提到了目前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位中学英语老师的观点就反映了不少人对于应试英语学习的诟病:成绩压力难以让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回归到语言学习的科学道路上来。为了在中高考取得好成绩,不少学校在日常教学中采取大量刷题的方法,学生和家长也“内卷”其中,甚至在校外报各种各样的外语补习班,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效果也不令人满意。

对于此类观点,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兼修订组核心专家张连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外语教学和学习有其特殊性,因而在学习中,对某些人在某些阶段确有挑战,“对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积极面对问题,研究改进教学和评价,提升所有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能力塑造。从这些方面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还有巨大提升空间,日常教学中的测试和应试还有很多明显问题。教师的语言教育观、自身语言应用、教学能力都需要不断提升。”

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同样认为,尽管英语学科在教学实施中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但依然需要进一步采取改进措施将它落实好,而不是撤退或“翻烧饼”。他表示:“外语教学的目标没错,设置为义务教育的主科的必要性比20多年前更显得充分,但在评价、功能运用上出了较大的问题,也就是教学效能过低,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远目标看,从中国与世界各国国民外语基本能力的比较看,外语教学需要加强、改进,而非取消、撤退。”

英语改革直指语言运用能力

“与其讨论英语的必修课地位,不如关心如何改善英语教育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更加高效地使用所学的英语。”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的这个观点,也是很多英语教育教学领域专家和老师的共识。

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在英语学科教学及考试方面,都频有改革动作。2018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规定: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其实,这项口语考试并非横空出世,早在2018年,北京中考就已经启用了“口语﹢听力”的英语考试模式。2021年首批接受“听说”50分制考试的考生,其实就是2018年中考的那批考生,而这次高考成绩也将成为后续考试发展的参照。

北京英语高考增加听力口语考试,透露出什么改革信号呢?特级教师赵文娟表示,当下社会对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更加意识到英语听说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21年高考的听力口语测试应运而生,是高考的新变化。“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听力作为获取信息的第一能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等技能的发展,还为开展日常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时除了读懂、会写,还要听得懂和说得出。”

据了解,北京并非唯一实行新高考英语(含“口语”考试)的地区,在全国范围,外语教育的改革也一直在推进中。二十年来,北外教授张连仲参与了教育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和修改,也参与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共英语考试系统的研制、教育部国培计划各类外语教师培训项目等。他注意到,全面课改中,基础教育外语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研制体现了对外语教育认识的进步。“外语教育的育人目的更加明确,通过外语学习,让学生在语言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理解和鉴别、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体验、有锻炼、有思考、有成长、有坚守。”

平日学习要多听多说、学以致用

不难预见,靠死记硬背的纯应试英语已有淡出历史舞台的趋势,“听说读写”“学以致用”才是未来英语的主赛道。那么,面对英语学习的要求和趋势,这门学科究竟应该怎么学?

陈力表示:学习内容和方式是由学习目的决定的。“中小学英语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就是单词句子语法,就是背诵做题考试,这可能是外语教育特定历史时期带给我们的误解。随着社会发展,中小学英语课的内涵、目标和内容都有了新的发展,教师、家长、学生都应该跟上这种发展。按目前的课程体系,中小学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高使用英语的能力,二是培养文化意识,三是提升思维品质,四是发展学习能力。”

此外,一些英语学科一线的教研员、教师也针对北京高考英语的新变化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赵文娟建议:面对高考新增的听说考试,学生应该更关注综合听力口语能力的提升,平时除了跟着学校老师教学安排学习英语外,在课后也要提高发音准确程度:强化、巩固语音知识;注重语音语调培养:运用真实材料,将重音、语调、语气、语速和流利度教学与课文教学相结合,洪亮朗读英文材料;强化真实语言输入:英文广播、电影、电视剧、英文歌曲等。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高三英语教师高飞也给出建议:高考英语听说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听力理解与口语表达两项语言技能。其中,听力理解属于理解性技能,口语表达属于表达性技能。考生备考时,一方面要注重两项语言技能的专项训练,积极开展听力练习,并在听的过程中培养识别所听材料中的细节、主旨以及意图等内容的意识;敢于开口表达,树立语用意识,努力提高英语口头表达的连贯性与得体性。另一方面还需将语言的运用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重视听、说两项能力的有益结合。在“听”这一语言输入的过程中积极获取事实信息,并通过“说”这一语言输出的过程恰当地进行口头表达,从而不断完善发展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