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间:2022年6月7日 - 2022年6月8日
祝各位考生,学业有成,考上理想的学府。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获取高考资料联系方式

2021届英语新高考课改专家卷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0-12-30分类:综合资讯浏览:159评论:0


导读:学科备考对接暨经验交流会议8月28日下午4:10-5:40,学校组织召开了高三年级2020届与2021届学科备考对接暨经验交流会议。会议由各包组领导主持,2020届科任教师就...

学科备考对接暨经验交流会议

8月28日下午4:10-5:40,学校组织召开了 高三年级2020届与2021届学科备考对接暨经验交流会议。会议由各包组领导主持,2020届科任教师就2020年高考题型、考点、变化,复习备考经验、不足及复习注意事项,逐人发言,2020届各科备课组长重点做了整体发言,详细分享了高考备考的经验,也指出了备考中的不足之处,为2021届的高考备考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一、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价

2020年语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科学考查,突出语文关键能力

科学考查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贯追求。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是指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必须具备的高质量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六项关键能力为突破点,探索学科能力考查的科学途径。

1. 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新高考Ⅰ卷作文题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2. 关注人类未来,拓展国际视野

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进而思考人类的发展未来,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要求学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发出中国声音。

3. 发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语言文字运用中的 “殷墟甲骨文”(全国Ⅱ卷)、此外,为全面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试题命制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理念,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试卷。

通过研讨交流,教师一致认为,语文学科平时要注重选择题的训练,看重选择题,分析出错原因,得选择者得语文,主观阅读题复习时要抓细节,让学生养成抓关键词的习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备考中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作文复习应当提前,分阶段分专题提前复习,循环滚动,不能放在后期;默写题学生难以破开情境,复习时有必要简单重上一遍课文,重点从内容理解上抓实抓细。备考中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要做好选题组题工作,注重积累,尤其是联系生活,做好社会热点素材的积累,分专题整理。

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Ⅱ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和积极导向作用。试题重视数学的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引领作用,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坚持学科素养与关键能力的辩证统一,坚持必备知识与思想方法、核心素养的辩证统一。试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重视理性思维,考查关键能力,科学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引导中学数学教学有积极的作用。

全国Ⅱ卷发挥学科特色,以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真实素材设计数学试题的问题情境。理科第3题(文科第4题)。试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体现了对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考查;同时,试题的情境具有时代性,对考生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理性思维是数学素养的核心。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Ⅱ卷将数学关键能力与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学科素养统一在理性思维的主线上,突出体现了理性思维和关键能力的考查。理科第16题以立体几何基础知识为背景,设置了四个命题,并使用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构造四个复合命题,要求考生判定这些复合命题的真假。

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Ⅱ卷加强了对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理科第12题以周期序列的自相关性为背景,要求判断试题给出的四个周期序列是否满足题设条件。考生需要通过阅读,快速提取有用信息,正确理解新概念并加以运用。题目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通过阅读获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的能力,反映了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全国Ⅱ卷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作为试题背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考查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学科素养。文、理科第18题以沙漠治理为背景设计,考查考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在解题过程中能体会到统计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1. 五个“重视”:即要重视基本概念的复习、要重视基本定理、公式的复习、要重视基本技能的复习 、要重视数学本质、要重视中国古代数学文化。

2. 落实好四个“一”:即严格扎实上第一轮、高效务实上好每一节课、保质保量完成每一次检测、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导向。

3. 做好三个“研究”:即研究历年真题、研究课标、研究考试说明。

2020届高三数学备课组长何世军老师对2020年高考数学试卷做了整体评价:试题重视主干知识与数学本质的考查,突出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文化的引领作用,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并重点指出了高考的变化,如新高考重视创新,突出了对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如理科选择3,4,12题),给学生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得试题有较大的区分度。

数学组罗世文老师就文科备考做了全面的剖析,罗老师首先对高考命题做了分析:从命题情境的创新,设问方式的改变,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并辅以相应的高考题佐证,指出数学备考通过刷题、押题的方式已不现实,只有回归基础,扎实基础,方能以不变应万变。最后指出在高考备考中应该注意的四个方面:一是扎实过好第一轮复习,所有知识都要面面俱到,不留盲点;二是高效务实上好每一节课,少讲多练,精讲连透最重要;三是保质保量完成每一次检测,其中选好题很重要;四是目标导向练技能。

任强林老师重点谈到一轮复习中教材的重要性,高考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指出每个同学务必带齐课本,不要把过课本异化成过资料;二是学生检测题的选取上,每年3,4月份高考资源网上有很多名校的好题可以选择,组题要比订的试题质量更好。其他原高三老师也做了高考备考方面的建议。

2021届高三数学备课组长杨发红老师提出2021届数学备考方法:一是一轮复习全面过教材,夯实基础,不留任何知识盲点,同时确保全年级三月初完成一轮复习,给二轮专题复习与三轮套题训练留出时间,避免前松后紧现象;二是选好每次检测试题(如月考,限时检测,章末测试等,尤其要加大数学文化题,阅读理解题,新定义问题等背景新颖题的题量);三是第二学期数学的培优扭差工作。

通过2020届老师的认真指导,使得数学备考的优点得以传承,教训尽量避免,相信通过2021届数学老师的精诚团结,共同拼搏,2021年高考数学成绩一定能再上新台阶!

一、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评价

2020年高高考英语试卷以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为命题依据,整套试题取材丰富、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内容针对英语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姐素养和核心价值做了精心设计,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全卷视野开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二、2020年英语学科备考经验

(1)提前规划每个备考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单元检测、课外教辅材料。

(2)研究教材、考纲、学情;坚持集体备课交流: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试题讲解等方面不断反思提高自身教学研究水平。

(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兴趣、调适心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4)积极参加备考交流和教研活动,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给2021届英语学科备考的建议

(1)严字当头,规范学生书写、坚决纠正不良学习习惯、严格要求学生做笔记、听课、规范答题。

(2)勤字在心,要及时检查作业、笔记;多和学生沟通;依据学生个性差异给予积极的辅导和帮助。

(3)精讲精练,要精心备课,对授课内容要有取舍,突出重难点:精选练习题和模拟训练题;讲解不应拖拉冗繁,要一语中的,理思路,抓关键。

(4)有条不紊,各项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阶段检测一定要保证有序、高效开展。

一、2020年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评价

2020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卷物理试题的命题坚持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基础,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在考查要求方面稳中求新,突出基础。在命题思路方面,更加重视探究性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相比前几年,近两年全国 ll 卷物理试卷对学生基本计算能力要求逐步提升,对今后的物理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2019年相比,主要呈以下特点:

1. 突出基础,注重基本能力

2. 形式灵活,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

3. 情景新颖,考察学生创新能力

4. 强调思维方法,定性定量相结合


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