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资料

2022山西高考语文模拟押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2山西高考语文模拟押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2年山西高考语文模拟押题卷及答案解析

山西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日前,酝酿了十余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上映,首日票房即冲破7000万元人民币。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这不是第一次:此前有电视剧《远古的传说》《女娲传说之灵珠》,也有最近票房大卖的电影《捉妖记》。

上古神话是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这些先民口耳相传的故事经过先秦两汉作家的记录和再创作,主要保存在《诗经》《楚辞》《庄子》等传世典籍中,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

上古神话如何在今天的电影改编中重生?

首先,主创者需找到上古神话与当代相呼应的精神内核,创造出既符合神话精神又与时代审美相契合的艺术形象。这就需要创作者做好充足的功课,深入了解上古神话的文化内涵,借鉴当前神话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自己的二度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避免由于自身知识的缺陷而导致创作时一叶障目、捡了芝麻丢西瓜。《大鱼海棠》的形象设计镌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纹章:鲲鹏、大椿、凤凰、祝融、貔貅、嫘祖等神话形象汇聚一堂,其姿态动作抓住了中国道家文化的气质,其法术神力抓住了东方美学中的自然灵韵。影片的人物矛盾设置意在凸显家族伦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并最终在人(片中的神即人)与大自然的博弈中获得新的价值平衡。遗憾的是,创作者想塑造的形象过多,每一个都没能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模糊和弱化了角色的艺术力量。电影《捉妖记》对上古神话的化用则较为浅层次,其人物塑造虽取法《山海经》中的异人异兽,但角色的行动则带着好莱坞电影的喜剧色彩,没有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其次,上古神话往往并不具备完整的叙事结构,而讲好一个故事并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与表现,则是影视改编的核心。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比如《捉妖记》对妖与人类、妖族内部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得不够充分,《大鱼海棠》对主角椿、湫和鲲之间的情感线索铺展不足,人物动机不合理,故事主题也不够凝练,比如灵魂交易的情节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主角为理想不断反抗乃至自我牺牲的崇高感。英国的魔幻电影《指环王》情节虽有拖沓之处,但做到了叙事上的合情合理,并始终紧扣人性对抗恶欲,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的主题,这种创作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改编自上古神话的大银幕作品,离不开一个具有代入感的奇观世界。伴随电影特效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实现虚构形象的写实已不是问题,然而容易被忽视的,是从细节着手,凸显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确保影片整体风格的统一。

上古神话承载了华夏祖先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和奇谲瑰丽的想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故地。让上古神话在当代电影中重生,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当代大众文化的丰富与提升。

(摘编自林炜圣《上古神话如何“重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十余年的准备工作之后,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几天以前上映,首日的票房即大有斩获,冲破7000万元人民币。

B.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电视剧《远古的传说》《女娲传说之灵珠》、电影《捉妖记》比《大鱼海棠》更早。

C.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经先民口耳相传、先秦两汉作家的记录和再创作,得以保存。

D.上古神话多保存在《诗经》《楚辞》《庄子》等传世典籍中,经今天的电影、电视剧的改编才得以重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鱼海棠》的形象设计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众多的神话形象表现出中国道家文化的气质及东方美学中的自然灵韵。

B《大鱼海棠》的人物矛盾的设置凸显了某些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

C.《大鱼海棠》塑造的多个形象均未能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捉妖记》也未能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D.《大鱼海棠》的线索、人物、主题、情节及《捉妖记》的矛盾冲突表现方面尚有不足,而《指环王》的叙事、扣题值得学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票房和《捉妖记》大卖看,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进行电影创作。同样可以吸引现代观众。

B.以上古神话为艺术创作源泉,电影创作者要做足功课,创造与神话精神相符并与时代审美相契的艺术形象。

C.改编上古神话题材的电影作品,核心是讲好一个故事,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与表现,以细节凸显传统文化美学价值,让作品风格统一。

D.让上古神话在当代电影中重生,既可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也可以丰富与提升当代大众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陈翰伯:文化的先行者

中国出版界有一位重要人物值得记忆。他重要的标志,不但在后30年,也在前30年;不但在政治上,也在文化上。他不但是一位政治的执行者,也是一位文化的先行者。他,就是陈翰伯。

20世纪30年代,陈翰伯就读于燕京大学。他曾与姚依林、黄华、黄敬等人一起,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那时他们经常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客厅中聚会,讨论时势与未来,陈翰伯也因此与斯诺结下友谊。他曾经陪同斯诺夫人尼姆•威尔斯到延安,拜见毛泽东、朱德,为他们当翻译。1936年7月,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的十余年间,陈翰伯作为一位“潜伏”的红色报人,用笔名王孝风、梅碧华等,写了许多好文章。他的公开身份是记者、编辑,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他需要做的是尽最大可能在报纸上登载国民党政府不愿意登载的消息,撰写社论、时评,婉转地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他不可能不暴露左派的面目,因而时时刻刻处在危险之中。

1958年8月,陈翰伯奉命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他十分注重文化传承的力量。

他上任后首先跑到上海,找寻老商务留下的资料,恢复商务印书馆种种出版建制,延续“百年商务”文化香火。有趣的是,陈翰伯的这一份苦心,竟然在他文革时期写的一份检讨书中,清晰地表达出来。“我是复活旧商务的罪人,……我一九五九年在上海办事处查了很多材料,这些材料以后都运到北京,我请胡愈之等人做了馆史的报告,后来就设立了馆史研究室,举办展览会和六十五周年的纪念。与此同时,我在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消息,到一九六二年,在我的招魂纸下,旧商务这具僵尸,已经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散发臭气,毒害人性。”这样的文字,读来让人心酸。

接手商务印书馆后,陈翰伯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我们该奉献什么,我们能奉献什么。此后8年,可谓功勋卓著。汪家熔曾详细罗列出那个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重点图书项目:社会科学经典395种;经济学著作115种;政治学著作,不算大量提供给中央理论小组的,有93种;历史和历史学66种;工具书,包括修订《辞源》,编写《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和《俄汉大辞典》等;此外,还有英、法、德、日、西、阿拉伯、越南、印尼等外语方面的词典、语法书和其他读物。正是这些图书的出版,托起了陈翰伯作为出版家的历史地位。

说到先行者,是说他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是一个时代的启蒙者与引路人。略举两例:

其一,为国家开列辞书建设的书单。1972年,遭受迫害的陈翰伯从干校调回北京。1975年,着手制订周恩来总理在病榻上批准的“中外文辞书出版十年编辑规划”。那时,很少人相信这个规划能够实现;但是翰伯却固执地认为它可以实现,因为有人民。陈原回忆那段历史时写道:“1975年,翰伯抓住这个机会,要进行一项规模宏大的基础工程。……13年的实践,证明这项基础工程对于国家现代化有多么巨大的意义;13年的事实,也证明翰伯的信心来自人民,是现实的。”

其二,创办《读书》杂志。《读书》创刊号发表了李洪林的文章《读书无禁区》.在叫好声中,也引起了数不清的质疑。1981年4月,陈翰伯在亲自撰写的社论《两周年告读者》中,对这篇文章给予很大支持。文中写道:“我们重申我们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四人帮’垮台后,风沙虽然已过,不敢重开书禁的还大有人在。当时我们针砭时弊,喊出‘读书无禁区’,深受读者欢迎,我们非常感激。”《读书》就是这样,触摸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在社会大势中保持了自己的领先地位,成为一面旗帜。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陈翰伯,中共党员,新闻家、编辑出版家、国际问题评论家。解放后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兼总经理、人民出版社领导小组组长、文化部出版局局长、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务。(摘自“百度百科”)

②在政治运动中,一批学者和翻译家被划为“右派”,丧失了从事研究工作的权利。陈翰伯曾冒着很大的风险,卷着铺盖到北大“蹲点”,按照拟定的学者名录一个个寻访。众多“靠边站”的专家学者如朱光潜、贺麟、王以铸得以出山,担当古典名著的翻译工作。这段经历当时虽未给陈翰伯带来大的影响,但在“文革”中,陈翰伯没能躲过打击,被批判为“招降纳叛”。

(摘自吉祥《陈翰伯是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20世纪30年代,陈翰伯曾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在美国经常参加记者埃德加•斯诺组织的聚会,与斯诺结下友谊。

B.陈翰伯曾作为翻译陪同埃德加•斯诺及夫人拜见毛泽东、朱德;大学毕业后,潜伏在国民党统治区,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

C.陈翰伯在检讨书中,称自己是复活商务的罪人,委婉地陈述自己恢复商务印书馆出版建制、延续商务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

D.本文由总到分,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表现了陈翰伯既是红色的报人,是优秀的出版家,还是文化的先行者的三方面特点。

E.本文语言平实,选取传主60年人生经历中的典型材料,表现了陈翰伯在中国出版界的重要地位及其政治、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

(2)为什么说陈翰伯是中国出版界的一位重要人物?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陈翰伯是文化的先行者,他的做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3.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不会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说,咱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净下来。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妹妹说,憋死我了,就往厕所跑。一会儿妹妹就跑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了?咱家的猪跑哪里去了?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这是极有可能的事。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失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跑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重的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重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附近,我明天再去找,保准找得到。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件极有可能是她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去找猪了。然后,妹妹也出去了。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美红两个人了,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要不我也出去找?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去了?你去吧,你想去哪儿去哪儿!我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去了。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我希望徐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刚进村,就见妹妹远远地迎了上来。一看到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果然,是父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哎,我嫂哩?又问我,哥,我嫂不是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样“哇”地哭了起来。母亲一哭,本来就是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品截取生活横断面,写我和徐美红回我老家过年丢猪找猪的小事,表现了城市与乡村在环境、观念、处理问题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别。

B.徐美红之所以能看上我这乡下娃,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爱情,而是因为她觉得在学报上发表过三篇论文的我有出息,和我结合有美好前途。

C.徐美红的到来在村子里所引起的强烈震动、不会吸烟的乡亲把我父亲敬的烟夹耳朵上、厕所和猪圈相连等细节描写,表现了乡村的愚昧。

D.年三十下午,母亲、妹妹、父亲包饺子,不让我和徐美红帮忙,丢猪后给徐美红打圆场,说明他们把来自大城市的徐美红看得格外尊贵。

E.丢猪以后,一家人陷入慌乱,赶紧去找猪,忽略了第一次上门的徐美红;一气之下,她离开我家,父亲赶紧借车子,让我到新安店去追她。

(2)身为厅长千金的徐美红来到乡村过年和离开乡村,分别引起了怎样的反应?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品为什么以“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为题?请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4.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緓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縗绖赴会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B.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C.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D.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B.征辟,汉代选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C.公车,官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

D.縗绖,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指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爱好学习,执着求学。他先后到当地的学校、太学学习,向京兆第五元先、东郡张恭祖学习;后入关,通过涿郡卢植介绍,以扶风郡马融为师。

B.郑玄不喜做官,勤于研究。他年轻时即不愿做官为吏;周围许多人因党锢之祸受拘禁,他暗暗修习儒家经籍,并有所创建,促进了古文经学的兴盛。

C.郑玄不慕权贵,淡泊名利。大将军何进征召,他住一晚即逃归;大将军袁绍举荐,他未就任;公车署征召,他推辞有病;去世前,留遗嘱要求薄葬。

D.郑玄桃李天下,受人敬佩。在东莱时,他的学徒已有几百甚至上千人;他七十四岁去世,从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的人中,参加丧会的有千余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休见而叹曰:“康成人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②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

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5.西江月①[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六、名句名篇默写

6.(1)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2)《庄子•逍遥游》中对大鹏鸟徙于南溟广击水、高飞升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 ”。

(3)苏轼的《赤壁赋》中,写物各有主,只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听到了成为音乐,看到了成为美景,而且“ , ”,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现在为自己与朋友所共同享受。

七、语言文字运用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诚信是日常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②2000年初,他成为“北漂”一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问蜗居地下室、挣不到饭钱的艰苦生活,蹉跎岁月中写出佳作。

③大学生走出象牙之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置身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能真切体会舒适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

④“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正有序推进,完成这个任务,不能自出机杼,也不能只服务我们本地。

⑤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然老师已退休,不再教我们,但他在许多画展上不断出现的画作依然给我们以形象的教诲。

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的火箭军要深刻把握和认识历史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发展步伐,扎扎实实把战略能力搞上去

B.我市建设车辆违章查询网站的目的是希望司机可以借此契机提高安全驾驶意识,改变不良驾驶习惯,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C.阳光从窗子外大把大把洒进来,洒在外公的皱纹上,洒在我的衣褶上,我窝在那张大大的黄色软椅里,享受着醉人的温暖

D.晚会上的《华阴老腔一声喊》节目选取了中国传统民乐与西方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为道路,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的喜爱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①不如一棵树。一棵树②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③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中,④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造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⑤不要说⑥声音的体验中体会秋天来临了。

A./尚且而且 但是且 于

B.甚至 / 并且而 更 从

C.尚且 还 或者/ 更 在

D.还 尚且还 但 / 向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火, ;更重要是,它使人类逐步远离并最后抛弃了野蛮和愚昧,走进了文明与智慧的圣域。那一簇簇、一点点跳动着的小小的火苗, :夜行的人看见前面闪烁的一点火光,会忘却漆黑和恐怖;茫茫大海中的船只看到导航灯那么一丁点儿火光,会风帆高举,快速行驶;在荒漠里, ,会照亮多少双熠熠闪亮的瞳仁,飞扬起多少欢快的笑声!

11.下面是高二(1)班“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中国”主题诗歌朗诵会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2022山西高考语文模拟押题卷及答案解析

八、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2.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云飞,到山村做了一名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捐款的使用方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她没有把钱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反对下,她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沟,切身感受了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的一大堆的问题,年轻女教师只恬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山西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 日前,酝酿了十余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上映,首日票房即冲破7000万元人民币。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这不是第一次:此前有电视剧《远古的传说》《女娲传说之灵珠》,也有最近票房大卖的电影《捉妖记》。

上古神话是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这些先民口耳相传的故事经过先秦两汉作家的记录和再创作,主要保存在《诗经》《楚辞》《庄子》等传世典籍中,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

上古神话如何在今天的电影改编中重生?

首先,主创者需找到上古神话与当代相呼应的精神内核,创造出既符合神话精神又与时代审美相契合的艺术形象。这就需要创作者做好充足的功课,深入了解上古神话的文化内涵,借鉴当前神话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自己的二度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避免由于自身知识的缺陷而导致创作时一叶障目、捡了芝麻丢西瓜。《大鱼海棠》的形象设计镌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纹章:鲲鹏、大椿、凤凰、祝融、貔貅、嫘祖等神话形象汇聚一堂,其姿态动作抓住了中国道家文化的气质,其法术神力抓住了东方美学中的自然灵韵。影片的人物矛盾设置意在凸显家族伦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并最终在人(片中的神即人)与大自然的博弈中获得新的价值平衡。遗憾的是,创作者想塑造的形象过多,每一个都没能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模糊和弱化了角色的艺术力量。电影《捉妖记》对上古神话的化用则较为浅层次,其人物塑造虽取法《山海经》中的异人异兽,但角色的行动则带着好莱坞电影的喜剧色彩,没有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其次,上古神话往往并不具备完整的叙事结构,而讲好一个故事并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与表现,则是影视改编的核心。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比如《捉妖记》对妖与人类、妖族内部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得不够充分,《大鱼海棠》对主角椿、湫和鲲之间的情感线索铺展不足,人物动机不合理,故事主题也不够凝练,比如灵魂交易的情节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主角为理想不断反抗乃至自我牺牲的崇高感。英国的魔幻电影《指环王》情节虽有拖沓之处,但做到了叙事上的合情合理,并始终紧扣人性对抗恶欲,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的主题,这种创作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改编自上古神话的大银幕作品,离不开一个具有代入感的奇观世界。伴随电影特效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实现虚构形象的写实已不是问题,然而容易被忽视的,是从细节着手,凸显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确保影片整体风格的统一。

上古神话承载了华夏祖先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和奇谲瑰丽的想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故地。让上古神话在当代电影中重生,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当代大众文化的丰富与提升。

(摘编自林炜圣《上古神话如何“重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在十余年的准备工作之后,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几天以前上映,首日的票房即大有斩获,冲破7000万元人民币。

B.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电视剧《远古的传说》《女娲传说之灵珠》、电影《捉妖记》比《大鱼海棠》更早。

C.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经先民口耳相传、先秦两汉作家的记录和再创作,得以保存。

D.上古神话多保存在《诗经》《楚辞》《庄子》等传世典籍中,经今天的电影、电视剧的改编才得以重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大鱼海棠》的形象设计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众多的神话形象表现出中国道家文化的气质及东方美学中的自然灵韵。

B《大鱼海棠》的人物矛盾的设置凸显了某些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

C.《大鱼海棠》塑造的多个形象均未能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捉妖记》也未能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D.《大鱼海棠》的线索、人物、主题、情节及《捉妖记》的矛盾冲突表现方面尚有不足,而《指环王》的叙事、扣题值得学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从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票房和《捉妖记》大卖看,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进行电影创作。同样可以吸引现代观众。

B.以上古神话为艺术创作源泉,电影创作者要做足功课,创造与神话精神相符并与时代审美相契的艺术形象。

C.改编上古神话题材的电影作品,核心是讲好一个故事,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与表现,以细节凸显传统文化美学价值,让作品风格统一。

D.让上古神话在当代电影中重生,既可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也可以丰富与提升当代大众文化。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

[解答](1)D选项“经今天的电影、电视剧的改编才得以重生”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为“让上古神话在当代电影中重生,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当代大众文化的丰富与提升”,选项缺少了

(2)B项,原文第四段有“影片的人物矛盾设置意在凸显家族伦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意在凸显”不同于“凸显了”,并且后面有“遗憾的是…”的说法.

(3)C项,由原文第五节“上古神话往往并不具备完整的叙事结构,而讲好一个故事并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与表现,则是影视改编的核心.”可以知道,“以细节凸显传统文化美学价值,让作品风格统一”不是“改编上古神话题材的电影作品”的“核心”.

答案:

(1)D

(2)B

(3)C

二、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陈翰伯:文化的先行者

中国出版界有一位重要人物值得记忆。他重要的标志,不但在后30年,也在前30年;不但在政治上,也在文化上。他不但是一位政治的执行者,也是一位文化的先行者。他,就是陈翰伯。

20世纪30年代,陈翰伯就读于燕京大学。他曾与姚依林、黄华、黄敬等人一起,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那时他们经常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客厅中聚会,讨论时势与未来,陈翰伯也因此与斯诺结下友谊。他曾经陪同斯诺夫人尼姆•威尔斯到延安,拜见毛泽东、朱德,为他们当翻译。1936年7月,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的十余年间,陈翰伯作为一位“潜伏”的红色报人,用笔名王孝风、梅碧华等,写了许多好文章。他的公开身份是记者、编辑,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他需要做的是尽最大可能在报纸上登载国民党政府不愿意登载的消息,撰写社论、时评,婉转地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他不可能不暴露左派的面目,因而时时刻刻处在危险之中。

1958年8月,陈翰伯奉命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他十分注重文化传承的力量。

他上任后首先跑到上海,找寻老商务留下的资料,恢复商务印书馆种种出版建制,延续“百年商务”文化香火。有趣的是,陈翰伯的这一份苦心,竟然在他文革时期写的一份检讨书中,清晰地表达出来。“我是复活旧商务的罪人,……我一九五九年在上海办事处查了很多材料,这些材料以后都运到北京,我请胡愈之等人做了馆史的报告,后来就设立了馆史研究室,举办展览会和六十五周年的纪念。与此同时,我在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消息,到一九六二年,在我的招魂纸下,旧商务这具僵尸,已经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散发臭气,毒害人性。”这样的文字,读来让人心酸。

接手商务印书馆后,陈翰伯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我们该奉献什么,我们能奉献什么。此后8年,可谓功勋卓著。汪家熔曾详细罗列出那个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重点图书项目:社会科学经典395种;经济学著作115种;政治学著作,不算大量提供给中央理论小组的,有93种;历史和历史学66种;工具书,包括修订《辞源》,编写《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和《俄汉大辞典》等;此外,还有英、法、德、日、西、阿拉伯、越南、印尼等外语方面的词典、语法书和其他读物。正是这些图书的出版,托起了陈翰伯作为出版家的历史地位。

说到先行者,是说他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是一个时代的启蒙者与引路人。略举两例:

其一,为国家开列辞书建设的书单。1972年,遭受迫害的陈翰伯从干校调回北京。1975年,着手制订周恩来总理在病榻上批准的“中外文辞书出版十年编辑规划”。那时,很少人相信这个规划能够实现;但是翰伯却固执地认为它可以实现,因为有人民。陈原回忆那段历史时写道:“1975年,翰伯抓住这个机会,要进行一项规模宏大的基础工程。……13年的实践,证明这项基础工程对于国家现代化有多么巨大的意义;13年的事实,也证明翰伯的信心来自人民,是现实的。”

其二,创办《读书》杂志。《读书》创刊号发表了李洪林的文章《读书无禁区》.在叫好声中,也引起了数不清的质疑。1981年4月,陈翰伯在亲自撰写的社论《两周年告读者》中,对这篇文章给予很大支持。文中写道:“我们重申我们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四人帮’垮台后,风沙虽然已过,不敢重开书禁的还大有人在。当时我们针砭时弊,喊出‘读书无禁区’,深受读者欢迎,我们非常感激。”《读书》就是这样,触摸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在社会大势中保持了自己的领先地位,成为一面旗帜。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陈翰伯,中共党员,新闻家、编辑出版家、国际问题评论家。解放后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兼总经理、人民出版社领导小组组长、文化部出版局局长、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务。(摘自“百度百科”)

②在政治运动中,一批学者和翻译家被划为“右派”,丧失了从事研究工作的权利。陈翰伯曾冒着很大的风险,卷着铺盖到北大“蹲点”,按照拟定的学者名录一个个寻访。众多“靠边站”的专家学者如朱光潜、贺麟、王以铸得以出山,担当古典名著的翻译工作。这段经历当时虽未给陈翰伯带来大的影响,但在“文革”中,陈翰伯没能躲过打击,被批判为“招降纳叛”。

(摘自吉祥《陈翰伯是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DE

A.20世纪30年代,陈翰伯曾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在美国经常参加记者埃德加•斯诺组织的聚会,与斯诺结下友谊。

B.陈翰伯曾作为翻译陪同埃德加•斯诺及夫人拜见毛泽东、朱德;大学毕业后,潜伏在国民党统治区,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

C.陈翰伯在检讨书中,称自己是复活商务的罪人,委婉地陈述自己恢复商务印书馆出版建制、延续商务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

D.本文由总到分,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表现了陈翰伯既是红色的报人,是优秀的出版家,还是文化的先行者的三方面特点。

E.本文语言平实,选取传主60年人生经历中的典型材料,表现了陈翰伯在中国出版界的重要地位及其政治、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

(2)为什么说陈翰伯是中国出版界的一位重要人物?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陈翰伯是文化的先行者,他的做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考点]传记阅读.

[分析](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

(3)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解答](1)A项,原文是“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客厅中聚会”,并不是“在美国”参加埃德加•斯诺组织的聚会;B项,原文是“陪同斯诺夫人尼姆•威尔斯”,不是“陪同埃德加•斯诺及夫人”.C项,我们可以从陈翰伯的检讨书中看出他在恢复商务印书馆出版建制、延续商务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并不是他要“委婉地陈述自己恢复商务印书馆出版建制、延续商务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

(2)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要求筛选的信息实际上传主的主要事迹.第二段写20世纪30年代,他“尽最大可能在报纸上登载国民党政府不愿意登载的消息,…婉转地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第三段,写1958年8月,陈翰伯奉命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第四段写他“恢复商务印书馆种种出版建制,延续‘百年商务’文化香火”;第六段到文章结尾写他“开拓性工作,是一个时代的启蒙者与引路人”.

(3)本题是一道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题目,这是传记类文本常考的题目,此类题的答题步骤是: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确定题干考查传主的优秀品质还是贡献、成就,还是影响.第二步,确定信息所在区间,仔细阅读,从文中筛选关键句子、词语.第三步,分条归纳,得出答案.

答案:

(1)DE(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

(2)①20世纪30年代及以后,陈翰伯用笔名冒着危险写了许多好文章,婉转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②1958年8月,陈翰伯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后延续“百年商务”文 化传承,出版大量重点图书项目.③为国家开列辞书建设的书单,创办《读书》杂志,工作具有开拓性,成为时代的启蒙者与引路人.④解放后历任各出版部门的要职.(每条1分,答出3条即可得满分,有道理即可.)

(3)①工作的开拓意义:陈翰章进行的具有开拓性的规模宏大的基础工程,对国家现代化具有巨大的意义.②时代的引领意义:陈翰伯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敢于破除思想禁区.触摸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引领了社会大势.

三、现代文阅读(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3.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不会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说,咱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净下来。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妹妹说,憋死我了,就往厕所跑。一会儿妹妹就跑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了?咱家的猪跑哪里去了?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这是极有可能的事。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失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跑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重的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重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附近,我明天再去找,保准找得到。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件极有可能是她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去找猪了。然后,妹妹也出去了。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美红两个人了,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要不我也出去找?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去了?你去吧,你想去哪儿去哪儿!我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去了。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我希望徐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刚进村,就见妹妹远远地迎了上来。一看到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果然,是父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哎,我嫂哩?又问我,哥,我嫂不是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样“哇”地哭了起来。母亲一哭,本来就是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D

A.作品截取生活横断面,写我和徐美红回我老家过年丢猪找猪的小事,表现了城市与乡村在环境、观念、处理问题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别。

B.徐美红之所以能看上我这乡下娃,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爱情,而是因为她觉得在学报上发表过三篇论文的我有出息,和我结合有美好前途。

C.徐美红的到来在村子里所引起的强烈震动、不会吸烟的乡亲把我父亲敬的烟夹耳朵上、厕所和猪圈相连等细节描写,表现了乡村的愚昧。

D.年三十下午,母亲、妹妹、父亲包饺子,不让我和徐美红帮忙,丢猪后给徐美红打圆场,说明他们把来自大城市的徐美红看得格外尊贵。

E.丢猪以后,一家人陷入慌乱,赶紧去找猪,忽略了第一次上门的徐美红;一气之下,她离开我家,父亲赶紧借车子,让我到新安店去追她。

(2)身为厅长千金的徐美红来到乡村过年和离开乡村,分别引起了怎样的反应?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品为什么以“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为题?请简要分析。

[考点]小说阅读.

[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基本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基本能力.

[解答](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B项,“不是因为有什么爱情”说法绝对;C项,“愚昧”说得有些过分,应为“落后”;E项“一气之下”不妥,徐美红内心有不理解,也有愧疚.

(2)此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基本能力.该题问身为厅长千金的徐美红来到乡村过年和离开乡村,分别引起了怎样的反应?考查学生理解内容归纳要点的能力,要分开作答.通读全文,确定答题区间,找到为厅长千金的徐美红来到乡村过年时众人的反应,第一节中写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男人们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第二节写家里像赶集一样热闹.第三节,家里人更是高兴,包饺子热情招待.徐红离开时,大家的反应在倒数第二节中有描写“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样“哇”地哭了起来.母亲一哭,本来就是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加以概括即可.第二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审题,“这样写”指的是,写徐红来时大家的反应和离开时大家的应有什么作用?一头一尾,一喜一悲,形成鲜明的对比.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基本能力.在各地高考真题中,“标题作用”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题干“作品为什么以‘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为题?请简要分析”,小说的作用题要建立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四级循环的答题角度.标题的作用还要从表达效果角度分析.

答案:(1)A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

(2)①徐美红的到来,引起强烈震动.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男人们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家里像赶集一样热闹.家里人更是高兴,热情招待.②徐美红离开,母亲像孩子一样哭了,小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红着眼圈让我去车站把徐美红追回来.③开头的“热闹”和结尾家人的遗憾、痛惜的对比(或:开头的“热闹”反衬了结尾家人的遗憾、痛惜),写出了乡村的闭塞、落后,凸显了乡村和城市生存状态的巨大差.

(3)①从主题表现角度来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孰重孰轻,城里人和乡下人有着截然相反的回答,从而突出了城乡所存在的巨大差别.②从结构安排来看, 徐美红来到乡村过年和丢猪找猪是作品的线索.③从读者感受来看,将人与猪放在一起,显得非常滑稽,引起悬念,吸引读者.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4.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緓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縗绖赴会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A.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B.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C.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D.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B.征辟,汉代选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C.公车,官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

D.縗绖,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指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郑玄爱好学习,执着求学。他先后到当地的学校、太学学习,向京兆第五元先、东郡张恭祖学习;后入关,通过涿郡卢植介绍,以扶风郡马融为师。

B.郑玄不喜做官,勤于研究。他年轻时即不愿做官为吏;周围许多人因党锢之祸受拘禁,他暗暗修习儒家经籍,并有所创建,促进了古文经学的兴盛。

C.郑玄不慕权贵,淡泊名利。大将军何进征召,他住一晚即逃归;大将军袁绍举荐,他未就任;公车署征召,他推辞有病;去世前,留遗嘱要求薄葬。

D.郑玄桃李天下,受人敬佩。在东莱时,他的学徒已有几百甚至上千人;他七十四岁去世,从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的人中,参加丧会的有千余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休见而叹曰:“康成人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②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解答](1)D句子译为:郑玄依照儒家经籍进行申辩对答,每一对答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并且都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座中没有谁不嗟叹心服.袁绍于是便举荐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他任左中郎将.但他都没有接受.根据句意,在“咸出问表”后停顿,排除AB.“表”是“上表”,意思紧承后句,故选D.

(2)B项表述错误,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3)B项 “周围许多人因党锢之祸受拘禁”错,“禁锢”意为“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的人做官或不许他们参加政治活动”.且他也受到了禁锢,原文“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

(4)①“室”,内室,房屋,家;“操”,持,拿着;“以”,来;“伐”,讨伐.译为:何休见到这些后感叹地说:“郑康成走进了我的房室,拿起了我的长矛,来讨伐我啊!”

②“多”,有很多;“玄儒者”,判断结构,郑玄是儒者;“通人”,学识渊博通达之人;许:称许、称赞.译为:袁绍的宾客有很多是豪俊之士,都很善才辩,见郑玄是儒者,并不认为他是学识渊博通达之人.

答案:

(1)D

(2)B

(3)B

(4)①何休见到这些后感叹地说:“郑康成走进了我的房室,拿起了我的长矛,来讨伐我啊!”

②袁绍的宾客有很多是豪俊之士,都很善才辩,见郑玄是儒者,并不认为他是学识渊博通达之人.

[参考译文]

郑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县人.郑玄年轻时任乡啬夫,辞官回家后,便常常到当地的学校去学习,不愿意做官吏,他的父亲多次为此恼怒,也不能阻止他.后来就到太学跟随老师学习,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为师,又随从东郡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由于在崤山以东地区没有值得求问的人了,郑玄便西行进入关中,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风郡马融为师.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乡里.家庭贫困,便在东莱郡租种别人的田地,跟随他的学徒已有数百甚至上千人.等到发生党锢之事,郑玄竟和同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限制活动,于是就暗暗地修习儒家经籍,关闭门户不再外出.当时任城何休喜好公羊经学,就著述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却针对这三本书都提出了辩驳.何休见到这些后感叹地说:“郑康成走进了我的房室,操起了我的长矛,来讨伐我啊!”起初,光武帝中兴汉朝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这些人为古文、今文经学争辩不休,后来马融回答了北地郡太守刘绬,加上郑玄与何休的对答,文言翻译与考据都通达精深,从此古文经学便彻底兴盛起来了.灵帝末年,限制党籍人士活动的禁令被解除后,大将军何进听说了郑玄的贤名便派人前去征召他.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极有权势的外戚,不敢违抗他的意旨,于是便迫胁郑玄,郑玄迫于无奈而去拜访他.何进为他准备了坐几和手杖,对他的礼遇很是优厚.郑玄不接受何进所赐予的朝服,而是头戴幅巾去见何进.住了一宿便逃奔而去.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军队,派遣使者邀请郑玄,以盛大的规模招待宾客,郑玄最后到达,袁绍便延请他就上座.袁绍的宾客有很多是豪俊之士,都很善才辩,见到郑玄是儒者,并不认为他是学识渊博通达之人,竞相提出种种不经的说法,各家纷纷起身向他发难.郑玄依照儒家经籍进行申辩对答,每一对答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并且都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座中没有谁不嗟叹心服.袁绍于是便举荐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他任左中郎将.但他都没有接受.公车署征召他任大司农,赐给他一辆四马安车,所经过地方的郡县都派长吏接送.到朝廷后,郑玄就以生病的理由自求回家.这时袁绍正和曹操两军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绍让他的儿子袁谭派遣使者逼迫郑玄随从军队.郑玄迫于无奈,带病来到元城县,病情危重而无法继续行进,这一年六月病逝,享年七十四岁.留下遗嘱要求薄葬.从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的人中,披麻戴孝参加丧会的有一千多人.

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5.西江月①[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BC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考点]写景诗.

[分析]《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

[解答](1)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比喻和借代的区别:借代和借喻都用一事一物代替另一事物,形式上相似,容易相混,但它们是有区别的.相同处:借代与借喻都有所代,借代是用借体代本体,借喻是用喻体代本体,本体都不出现.不同处:1.借代的借体是客观实际中的事物,这个事物与本体有关联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它们中间没有比喻关系,重点在指称.借喻中的喻体与客观现实无关联,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2.借代不能改为明喻或暗喻,借喻则可以改为明喻和暗喻.用构成明喻的办法就可以鉴别借代和借喻.把本体找出来,如果能加“象“构成明喻的,是借喻;反之就是借代.3.修辞效果不同.借喻重在形象美感,借代则靠相关联想来揭示事物的特征,以达到渲染气氛,将情感与形象融为一体的目的.题中B项“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是借喻,不是借代.C项“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错误应该是以动衬静,突出“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题干要求“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这是考查考生赏析诗句语言能力,赏析要以手法为主从意象、意境、情感几个角度考虑,首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

(1)B.C

(2)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每条3分,任选两条作答.)

译文:

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赏析: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它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可与其《记承天寺夜游》媲美.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晋书•王济传》:“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障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曰:‘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渡.”词人在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把典故融化于景物描写之中,这是很成功的一个例子.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可以说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溪”作一个量词,巧妙又无痕地把风,月与溪融为一体,并洗去了风尘世俗之感.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的意思.微风轻轻吹拂,溪中波光粼粼,水月交辉,真像缀了一溪晶莹剔透的珠玉.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由于感情的挚浓,使比喻的客体升到了突出的地位,因而它的形象显得更鲜明,更生动.这种表现手法是从生活中来的,不背理,更不违情.月色皎洁,加之以醉人痴语,怪不得异想天开,这是“理”;十分珍惜美好的月色,这是“情”.“情理交至”,这就更巧妙地揭开了词人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的帷幕.这个境界是极为幽美、静谧、纯洁的,如果有一丁点儿外物羼入,就会被损害,被践踏.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

“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这个结尾如空谷传声,余音不绝.妙在又将展现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却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用丰富的联想去感受它.作者在词中不去写“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的景致,而是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这是因为他是从杜鹃啼叫声中醒过来的,由杜鹃之啼才首先感到这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词人真实地记录了他第一次难忘的感受,因而也就给读者留下了第一次动人的印象.

此词所描绘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处处有“我”之色彩,景物成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凭据.词人不论是醉还是醒,是月夜还是春晨,都能“无入不自得”,随意而成趣,逐步展示词的意境.作者善于把意和境浑然凝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六、名句名篇默写

6.(1)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小石潭记》)

(2)《庄子•逍遥游》中对大鹏鸟徙于南溟广击水、高飞升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水击三千里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3)苏轼的《赤壁赋》中,写物各有主,只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听到了成为音乐,看到了成为美景,而且“ 取之无禁 , 用之不竭 ”,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现在为自己与朋友所共同享受。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答]答案:

(1)皆若空游无所依(重点字:依)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重点字:抟)

(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重点字:竭)

七、语言文字运用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诚信是日常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②2000年初,他成为“北漂”一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问蜗居地下室、挣不到饭钱的艰苦生活,蹉跎岁月中写出佳作。

③大学生走出象牙之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置身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能真切体会舒适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

④“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正有序推进,完成这个任务,不能自出机杼,也不能只服务我们本地。

⑤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然老师已退休,不再教我们,但他在许多画展上不断出现的画作依然给我们以形象的教诲。

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掌握及运用的情况.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

[解答]①不合语境,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句子强调的是守信用;

②望文生义,蹉跎岁月: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这里误以为“艰难的岁月”;

③正确,象牙之塔: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符合语境;

④感情色彩不当,自出机杼:机杼:本指织布机上的筘,织布时每条经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心思、心意.比喻写文章能创造出新的风格和体裁.褒义词,这里误以为贬义词,应改为“闭门造车”;

⑤正确,山高水长: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符合语境;

⑥正确,纲举目张: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符合语境;

故选:D.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的火箭军要深刻把握和认识历史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发展步伐,扎扎实实把战略能力搞上去

B.我市建设车辆违章查询网站的目的是希望司机可以借此契机提高安全驾驶意识,改变不良驾驶习惯,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C.阳光从窗子外大把大把洒进来,洒在外公的皱纹上,洒在我的衣褶上,我窝在那张大大的黄色软椅里,享受着醉人的温暖

D.晚会上的《华阴老腔一声喊》节目选取了中国传统民乐与西方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为道路,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的喜爱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解答]A项,语序不当,“把握”“认识”两词颠倒顺序;

B项,“目的”“希望”语意重复,应删掉“希望”.搭配不当:“提高…意识”应该为“增强…意识”;

C项,正确;

D项,句式杂糅,或说“选取了…的道路”,或说“以…为道路”.

答案:D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①不如一棵树。一棵树②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③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中,④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造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⑤不要说⑥声音的体验中体会秋天来临了。

A./尚且而且但是且于

B.甚至/并且而更从

C.尚且还或者/更在

D.还尚且还但/向

[考点]关联词语.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语段,理清语段中空白处和前后句的关系,然后运用排除法,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解答]A项,⑤处前后是递进关系,不能用表并列的“且”;

C项,③前后是并列关系,不能用表选择的“或者”;

D项,⑥处应用表示来由的“从”,不能用表示朝向的“向”;

故选B.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火, 使人类挣脱了凄凄严寒 ;更重要是,它使人类逐步远离并最后抛弃了野蛮和愚昧,走进了文明与智慧的圣域。那一簇簇、一点点跳动着的小小的火苗, 竟能产生巨大的作用 :夜行的人看见前面闪烁的一点火光,会忘却漆黑和恐怖;茫茫大海中的船只看到导航灯那么一丁点儿火光,会风帆高举,快速行驶;在荒漠里, 燃起一堆篝火 ,会照亮多少双熠熠闪亮的瞳仁,飞扬起多少欢快的笑声!

[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

(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

(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解答]文段阐述火的重要作用.

第一处空格和后文构成递进关系,后文是精神层面,此处应是物质层面或初始作用.

第二处空格后是冒号,其后分述“小小火苗的作用”,且突出“不小”,此处应是概括性语句.

第三处空格是分述,其前是“在荒漠里”,其后是“会照亮多少双熠熠闪亮的瞳仁”,那应该与“火光”相关,且能给人温暖.

参考答案:

①使人类挣脱了凄凄严寒(使人类走出了漫漫长夜)②竟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带来多少力量和快乐)③燃起一堆篝火

11.下面是高二(1)班“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中国”主题诗歌朗诵会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2022山西高考语文模拟押题卷及答案解析

[考点]图文、表文转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描述和概括画面的能力.

[解答]描述类,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各要素之间的具体关系.尤其是要把握高二1班“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中国”这个的主题,这是解答本题一个关键,再就是要侧重于诗歌朗读会“庄重节俭,爱国奋进”的宗旨.

参考答案:

高二1班“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中国”诗歌朗诵会以“庄重节俭、爱国奋进”为宗旨,班干部负责活动发动、节目编审及采买物品,团干部负责朗诵会主持、诗歌配乐及场地布置、邀请老师.

八、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2.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云飞,到山村做了一名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捐款的使用方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她没有把钱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反对下,她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沟,切身感受了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的一大堆的问题,年轻女教师只恬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分析立意时,重点抓住关键句.“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让山沟里的孩子走出大山,亲身感受外面精彩的世界,这是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见识从未见过的美好现实,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刺激学生发奋学习,努力向上.所以“高楼”就是学生心中的“灯塔”;见识了“高楼”,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参考立意:可写“仰望星空”“知不足而后勇”“精神援助的力量”“激发成功的欲望”等.

[解答]

高度决定视野

冰心先生说,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世界就小了.

面对记者的一大堆的问题,年轻女教师只恬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她是想告诉我们“高度决定视野”.

当奔腾的流水在千仞的峭壁之上倾泻而下时,便有了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的磅礴气势;当勇敢凶猛的苍鹰在九万里的高空挥翼翱翔时,便有了展翅苍穹,谁与争锋的昂扬斗志.好水成瀑,鹰击长空,此之谓高度决定视野.

站得高,所以看得远.他们,在兵荒马乱、人心涣散的年代,独上高楼,看到了芸芸众生的喜怒哀愁.于是,屈原吟唱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陆游低语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范仲淹高歌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子美感叹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他们,站在那个高度,决定了他们比凡人看得更远,无论穷、达,皆兼济天下高度.

站得高,所以看得清.常言道:当局者迷.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太白,满心的踌躇壮志,满腹的才华经纶,换得了力士脱靴,贵妃研墨的非凡待遇.然而,他却独上高楼,看清了宦海的浮沉,官场的险恶,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且放白鹿青崖间,举杯邀明月高度.再看那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智者,竹仗芒鞋轻胜马的行者,经历了乌台诗案后,独上高楼,看清了人生的反复无常.于是,他豁达,他大度,他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们,站在那个高度,感悟到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因为站得高,所以流放到北海牧羊的苏武未曾放大痛苦,在大汉的历史上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因为站得高,所以人比黄花瘦的易安居士豪气地讲述着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回州,即使愁思连蚱蜢舟也载不动,即使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高度决定视野作文3篇初三作文.

冬去春来,花谢花开,周而复始.就如同人生的短暂,是不能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心铭记高度决定视野.只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清,才能把对人生的热情倾注在眼前的这片土地上,浇灌生命的花儿.

0
分享到:

评论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