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家在这里一起聊一聊新高考背景下的高校选才观,不应该叫选才观,应该是新高考下的人才观。通过几个方面聊一下,第一,需要我们一起商讨的几个问题。第二,我们现在新高考新在哪儿。第三,新课改新高考和高校双一流是什么关系,第四,高校人才选拔的可持续路径到底是什么,第五,新高考背景下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理念到底是什么。
先看一下我们需要大家一起探讨几个问题,第一个,新高考和现行高考相比新在哪儿,大家听了好多关于新高考的一些初衷,一些变化,一些实践,包括改革,大家都了解了,那么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呢?第二个,到底什么是人才,企业里的人才讲人岗匹配,适合的就是好的,那么高校衡量人才标准应该是什么?我们高校选人才应该注重哪些要素?高校人才选拔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这个需要大家一起来考量。
现在解析新高考和现行高考到底新在哪儿。大家都知道了从我们国家有高考以来,我们就一直在完善,一直在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一直到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四个有关高考的文件,这些文件号称是迄今为止我们高考改革以来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改革,那么全面在哪儿,深入在哪儿,彻底在哪儿呢?
这个新高考改革方案,考生制度改革方案其实就两个目的,最核心的要素,第一个就是改变应试教育,目的就是为了下一步建立我们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科学的选人才,而不是选分数高的人才。第二个关键点是促进高考公平了,给所有的学生平等竞争的升学环境,我们之前的好多丰富多彩的加分,各省市的加分,目前正在减少,甚至未来可能不会再保留,这些政策都在考量之中。大家也知道不同省市,有的是国家命题,有的是各省市自命题,不同省市的学生同样的分数,我们高校无法比较学生的优秀程度,山东的670分和青海的670分是不是一样优秀,我们无法衡量。
我这里初步列举了一下新高考和现行高考对比,它到底有哪些差异性,这个是我自己总结的,不一定全面,希望大家理解。
首先是评价体系上,之前的我们现行的高考是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指标就是分数,新高考是希望我们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全方位的评价来决定是否录取他。
第二是从高校选拔标准上,之前考试成绩优秀的就是好的,高校以分数取才,现在考量是否适合高校,适合的就应该选拔他,选拔适合学科要求的,适合专业的,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
第四是高中生活,以前就是苦学,会考,考出高分就是好学生,老师就喜欢。未来也许是我们多科学业水平测试,选3科记入高考,这是我们新高考的目的。
第五是学习方式,以前的我们的教室、课表、教案、课程、课程基本上一样的,未来小同大异。
第六是高考录取依据,以前高考总分很重要,我们招办直接按照分数一排,从高到低就可以了。未来既要看高考成绩,还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报告。
第七是加分项目,之前全国加分项目,十多个,地方加分性项目更多了,未来新高考之后,是要瘦身。
第八是偏才怪才的升学之路,大家知道每个高校有特殊招生,目前特别招生项目为不同层次的人才高校提供了一个我们认为它是一个路径,但是这个路径有点像高架桥。未来我们是新高考之下希望与我们学业水平相关性,能够建立立交桥似的搭建平台。
第一个是省市合并了本科批次,所有高校未来平等竞争,高校一定有特色,有差异性。
第二个是专业+学校的报考模式,让考生和家长更加注重专业小门,未来我认为大门小门同等重要,尤其是小门成为很多家长考生关注的点了,尤其2017年浙江和上海小孩报考志愿,对专业关注程度非常高,他们很难去衡量不同专业的差异性。
第四个是大平行志愿模式下的分数更密集,考生和考生间区分越来越小了,高校生源竞争更激烈了,高校能否以分数作为衡量我们标准的好坏,所以未来分数是否成为我们高校之间的竞争对象,是值得考虑的事情。
第五个是高考逐步取消文理分科,应该说学生的差异性显著增大,我们目前对今年入校的浙江和上海小孩已经展开了追踪,我们希望追踪四年,再来反馈我们现在提的选考科目,对比新高考之前,我们的学生到底有没有差异性,回头用数据给大家阐释。
第三个解析一下我们新课改新高考和双一流的关系。大家都关注按照时间表,2014年出台四个文件,我们高校关注第二个文件。另外三个文件都是教育部发的,其中2014年3月30号发的关于新课改的意见,大家已经关注。第三个文件是关于我们高等学业水平考试的意见,第四个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大家应该把它结合起来一起考量这个因素。
高考改革有滞后性,今年实行新高考,三年之后才会有我们高校的事,今年实行首先是新课改,新课改是先行的,新高考后行的,新高考和新课改关系是相融并生的。以前提高那多素质教育,为什么要下去呢,还是因为高考指挥棒。现在我们是新课改要改高中,新高考改我们的高中升大学,双一流改的高校人才培养,三个有机衔接的。大家都知道新课改改的高中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具体的不赘述了,文件写的非常清楚。
首先,新课程新课改推进了我们的新高考改革,而我们新高考更能深入影响我们新课改实施,没有新课改不会有新高考,新高考选拔的人才是要多样化的,没有新课改为素质教育铺垫,让不同人才脱颖而出,不可能选拔出适合我们高校学科和专业需要的人才。
其次,新高考为不同高校选拔适合的生源。高校的人才培养使命是有差异性的地学科专业都是有差异性的,不同的学科专业需要的人才一定有差异性的。当下我们是以分数来区别人,而不是来筛选人,评价人,我们怎么来为我们的不同学科专业,不同高校,选拔出相应的符合的人,为我们双一流建设打下比较好的基础,一个学科更需要一流生源,而真正适合的才是一流的。
最后,新课改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应该说新课改新高考双一流是一个完整的全生态改革,对我们未来人才贯通培养提供比较好的基础。所以应该是一个闭环的改革措施。大家可以看,因为有新课改,高校有了新举措。这里列出了几个举措的根本,就是大家看到大类招生了,大类培养了,实施通识教育了。我们以前专业都非常丰富,对外经贸大学有43个本科专业。下一步我们也要把它合并整合,可能对外招生的专业减到30个以内,清华50多个专业,2017年调整16个大类,南京大学39个专业调整为15个,这是我们从它的招生计划2017年计划中和招生专业中进行梳理出来的。包括兄弟院校深化三位一体,实现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刚才也提到了,不同的大学招生类别很丰富,核心就是在现代的模式下,依然抢占先机,选择所谓的好学生,第三个实验班,通过实验班选拔,提升创新人才培养,高校都在做。不同学校招生办的现状,无非就是实验班+大类+专业的模式,能大类的就大类,能做实验班的做实验班,不能做的继续按信息专业走。
新高考背景下高校到底怎么进行人才选拔比较好,可能大家都应该知道了,这四个方面是有机衔接的。
第一步,建立高考的评价指标体系。高考究竟要选什么样的人,让什么人能够脱颖而出,你的评价目标是什么,有了这个目标可以做我们相应的怎么考,考什么,所以先是高考的评价指标体系,多元的高考评价指标能让人才脱颖而出,我们认为构建高考评价指标体系是第一位的。
第二步,优化考试形式。以前是我们高考考完以知识为主,还是以素养为主,我想不同的高考评价指标体系,会决定选择人才的差异性。因为有这个指标在,接下来我们就要优化考生形式,考什么,才能人脱颖而出,符合相应人才,达到我们期望的高考评价指标。
第三步,高校评价指标。这样考完了,考什么,怎么考都做完了,接下来就是评价了,我们的分数报告现在出来的是一个分数,各科的分数,一个总分,这个分数和考生本人到底什么关系,那么能不能客观呈现一个完整的一个人,高校评价的时候,学科需要什么人不知道,只是分数呈现,无法判断到底他的逻辑能力强,推理能力强,还是语言表达能力强,哪方面素养是我们看重的无法得到。
第四步,提出各个高校不同的招生标准与办法。由这个分数评价报告,不再是单纯分数了,高校可以从人才培养和学科出发,所以未来高校可以提出我们自己的招生标准和招生办法的。高校都有自主招生,如果是语言学校侧重于语言特陈,对我们经贸大学而言就是看重数理基础和相应的语言特长,这是我们的出发点。所以高校的人才选拔一定有差异性的。
新高考背景下高校到底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才选拔和培养理念,第一个肯定要积极应对新高考,谁不积极应对谁就落后,新高考不会等你,只能被淘汰,所以只能积极应对,主动适应。我们比拼的是专业,所以专业之间一定会进行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不同的高校,无论是不是同样的专业,都要保持你的优势专业和你的弱势专业,曾经的优势专业和弱势专业是不是都要保证百花齐放呢,还是要突出我们的优势,所以双一流就是要区分高校差异性,一流的学科一定是你们学校的特色,扶持一流学科,打造一流学校,而不是让每个学校都打造全方位的本科专业。
第二个给学生更多选择权,选好科目不同的,会让我们整个生源个体和群体差异性增强,要求你高校必须考量你的培养过程,考虑到我们个体和群体的差异性。
第三个高校的招生形式一定会多元化,质量有差异,逼迫高校进行培养变革,不能和高中相脱节,而是和高中输出的学校要更贴近。
第四个高中与大学要衔接起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追踪学生的成长轨迹,反馈给我们的培养部门,让我们更好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所以会建立一个追踪反馈和改进的机制。我们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未来不止是在高中阶段,在大学也要继续完善,到学生出去之后,这个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能够完全呈现他的高中和他的大学完整的一个全方位的记录。大家都知道以前我们精细化的专业招生和培养,一直是我们高校的主导,未来我们认为按学科和按专业类实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是一个方向。他一定是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培养,而不是更加精细化的专业培养,这是新高考改革和我们整个社会人才和未来社会未来国家经济要求,我们的方向一定是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进行专业培养。
第五个我们认为大家知道高校人才选拔在公平性和科学性做一个权衡,照顾公平性,也要考虑科学性,公平性对能力相同相近的学生,无论他们的出身,收入,地域种族和性别,给他们同等的升学机会,而科学性是说高校一定有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根据标准能够甄选出符合我们学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要求的学生,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有来自学校之后差异化的培养,未来到我们的社会上就业,达到我们社会的要求和需求。
所以说我们的核心理念就是要给学生机会,选择权要换位,对我们高校而言要科学选材,差异化的培养,唯有如此让我们高校和高中在新高考模式下,利用一席之地,才能迎合国家未来社会人才需求和发展,这是我今天的一个汇报,谢谢大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