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间:2022年6月7日 - 2022年6月8日
祝各位考生,学业有成,考上理想的学府。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湖北高考 > 正文
获取高考资料联系方式

2021年湖北省高考化学考两小时吗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0-12-30分类:湖北高考浏览:163评论:0


导读:首发于行业分析简版报告写文章化学政治两科遇冷,2021年湖南河北等八省市高考选考科目统计华经产业研究院​已认证的官方帐号1人赞同了该文章一、2021年8省市进入新高考时代20...

首发于行业分析简版报告写文章化学政治两科遇冷,2021年湖南河北等八省市高考选考科目统计华经产业研究院​已认证的官方帐号1 人赞同了该文章一、2021年8省市进入新高考时代

2021年湖北、福建、湖南、河北、江苏、广东、辽宁、重庆8个省市将进入3+1+2的新选科高考模式。新高考模式打破了以往对于文理科的人为划分,而是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必选科目中选考一门,而在生物、政治、化学、地理四门中又选考两门。这样一来考生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者最擅长的科目考试。而招生阶段省级考试机构将按照选考物理、选考历史两个类别分别公布招生计划与控制分数线。而从2021年这个时间节点来看由于新高考改革的影响,往届的复读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2021年改革的8省市高考或将是对应届生最友好的一次高考。

二、各省必选科目选考情况

从物理和历史两个必选科目来看,首先是选考历史的考生比重相比于以往的文科生比重有所上升,过去只有文科考生才考历史,而新高考背景下选考历史的考生比重增加意味着从传统的文理科角度来看,“偏文科”的考生比重明显上升,例如福建选考历史的比重达到48.12%,湖北则达到48.28%。在传统高考的背景下文科考生的数量多,面向的专业相对较少,而在家长眼中文科的好专业更少,因此文科考生的竞争激烈程度本身就特别大。进入新高考模式下的偏文科考生数量进一步增加,许多人考虑到的主要还是学习难易程度,导致历史选考下的竞争激烈度存在加剧的风险。

而选考物理显而易见的优势在于可选择专业的数量明显增加,例如计算机、通信工程、医学等较为热门的理工科专业都明确要求选考物理。虽然物理学科的学习难度较高,但是物理对于考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以及对数学、化学等学科的辅助作用不可忽视,涉及的场景与实际生活较为贴近。尤其是985、双一流高校对物理有要求的专业较多,以湖南省为例,2021年拟在湖南招生普通本科高校共计1093所,本科专业(类)共计27231个,其中选考物理的考生可报专业26547个,而在双一流层次的高校与原985项目中的高校中,物理明显具有专业选择范围上的优势。

三、化学、政治科目遇冷

但是结合四门选考科目来看的话,物化生与政史地两种纯理科与纯文科搭配依然是不少考生选择的对象,而在文理搭配的考生中,政治与化学相对而言选考人数更少,而生物与地理选考人数明显更多。可以推测的原因是政治考题灵活多变且往往结合时政,教材与考试内容差距明显因此得分不高,而化学对于一些文科更好的考生而言在理科中的难度大于生物,而且需要一定的物理知识;而对于理科较好的考生而言地理比化学更简单且得高分的几率更大,因此化学选考人数同样较少。但是同样的,化学也是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必选的科目之一,以湖南省为例,8.62%的专业进一步要求考生必须选考化学,6.45%的专业要求考生在化学与生物之间二选一。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教育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综合目前六个省市的选科情况来看,其中物化生与政史地比重依然较高的原因有可能是来自于往届复读生带来的影响导致二者选科数量增加,尤其是河北,两种传统科目组合比重比其他要高出许多,表明河北的复读现象相比于其他省份更为严重。另外在偏文科的考生当中,政治与化学的选考率偏低,考虑到部分省市过去使用的是不同的试卷,因此目前这种多样化的选科在未来将逐渐集中向某两三种选科方式。

四、学生拥有了“自主权”?

尽管新高考改革下的考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改变以往对于文理分科的传统固有印象。一方面是以物理为代表的理科科目在大学专业的选择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考生为了选择一些在就业前景方面更好的专业就必须选择物理,这实际上就把考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从教育机构交给了大学。另一方面是出于趋利避害的考虑,考生往往会集中选择少数集中较为容易学习的科目比如生物、地理等,例如针对湖南省2021年高考考生的调查中生物有26.8万人选择,位居第一。可以预见的是在选科模式和赋分制两种新的选拔方式下,竞争将会更为激烈。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发布于 12-17文科


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