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间:2022年6月7日 - 2022年6月8日
祝各位考生,学业有成,考上理想的学府。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浙江高考 > 正文
获取高考资料联系方式

浙江高考历史对辅导老师,浙江高考历史主观题辅导老师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0-12-27分类:浙江高考浏览:94评论:0


导读:首发于谁抚琴歌写文章高考改革~请慎重——一线教师对浙江方案点滴诉说公孙子木闲到心闲始是闲781人赞同了该文章不玩概念不搬弄是非,虽然文章有点长但情真意切,点滴思考发自肺腑。浙江上...

首发于谁抚琴歌写文章高考改革~请慎重——一线教师对浙江方案点滴诉说公孙子木闲到心闲始是闲781 人赞同了该文章不玩概念不搬弄是非,虽然文章有点长但情真意切,点滴思考发自肺腑。浙江上海方案即将推广全国,欢迎广大家长、学生、教师关注,欢迎各位提出意见。

根据国务院2014年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2014年先期在上海、浙江当年新高一学生中启动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2020年基本形成。

此次改革,由浙江、上海先行试点,浙江和上海本来就是我国教育教发达地区,作为先行试点合乎情理。而浙江动作比上海更快,2017届学生甫一入学,方案既已敲定,而且很多细节是反复斟酌,深思熟虑结果。变动不可谓不大,然而很多看上去很美的策略,付诸教学实践的时候就南辕北辙了:

一、最显著的变革取消了文理科,变成了七选三

传统高中九门课,语数外、理化生和政史地,是个读过高中的中国人几乎都学过这九门课,自从恢复高考来,招生分成理科和文科,理科考生选择理化生,文科则是政史地(事实上期间几经变革,如九十年代中后期就不考生物和地理)这次改革给了考生选择权利,可以从理化生政史地再加上一门叫做技术的科目里面选择三门。

先简单介绍下技术这一富有浙江特色的科目,技术分成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前者可以看成电脑通识加一点程序初步,后者算是简单电路和工程制图初步。

记得2014年这一举措出台的时候,就被各路媒体放大,各路大V也纷纷为之点赞,其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的很多都是表象,我结合这两年浙江各地教学乱象为大众一一道来:

1.出发点是尊重学生的选择性,然而事实上却演变成了投机倒把!官方说法就是让学生基于职业规划而选择,请问读高中的学生有多少人是已经建立职业规划有着明确目标的?才十五岁呢,事实上绝大数人到三十五岁都还没活明白吧。高一的学生是一群需要正确引导的孩子,怎么可能上来就把这种选择权随意丢给他呢?

读书需要天赋,这一天赋少数人才有,然而读书是一项权利,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让适应儿童、青少年受教育去读书是一个民族成败关键,普通高中教育除了起到分层作用以外、高考负责选拔,高中另一个核心作用是要保障中间档次的学生可以好好学习,并且尽可能多的让那些趋于放任自流的学生回归课堂学习,高中学习的知识或许很多都起不到什么作用,然而那些通过学习而建立的良好习惯,比如培养思维能力制定计划和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都是终生受益的,大都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没有多大欲望的,是介于主动和受迫之间,我们当然希望强制要求要少,可以激发内心的渴望,但事实上教育尤其基础教育本来就是建立在强制的基础上,如果可以选择不学习,我相信绝大数人都会选择吧。

对于绝大数中间档次的学生而言,这样的变革并非利好,他们的选择非常功利,哪一门功课简单选择哪一门,哪一门功课容易取得高分选哪一门(高考取得高分和功课相对简单已经不是正相关,后文会提及)这样的结局显然不是我们的初衷。

2.师资匹配的困局,过往浙江文理考生的比例大约略弱于3:1,理科教师和文科教师的比例大概也在这个数值,由于学生选择科目发生天翻地覆变化,所以教师的需求也相应变化,有些科目比如历史、地理等受众欢迎科目教师奇缺,有些学校甚至从初中借调教师,很多教师甚至带三个毕业班还要跨年级,而有些科目就尴尬了,甚至生源差一点的学校只有三十来个选考物理的,其中很多人理由甚至是这样的:“物理难么知道的,反正其他科目对我来说也一样。”浙江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物理教师被迫去支援技术了。好吧,如果你要说这是改革的阵痛,哪有改革不流血的,教师在这风口浪尖活该要承受,那么也认了,是应该顺应潮流,(其实社会上普遍把什么春蚕、蜡炬要求老师也是醉了)然而学生呢,他们何辜去做小白鼠?

所以冲击顶尖高校的学生情愿或者不情愿都选择物理,这样对于稍微差一点学生,他心里就犯嘀咕了,因为是赋分啊!我哪怕考了95分也可能挤不进去,赋到哪里去了都不知道,所以除了难度以外,选择物理就格外少了。相应的历史、地理就热门起来了,但是热门也会有麻烦,人多了相对值的要求也高了,所以啊,这场考试完全就变成了博弈,学生的选择还会给出哪怕一点点尊重当初改革时的愿景么?

4.更大的问题是教学秩序的混乱,学生们苦啊,据我所知,2014级浙江学校普遍分班超过两次,这么多选择难以调谐,所以有的学生不得不从一开始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变成了打包选择,否则班级无法管理极度混乱。变成了打包选择(比如有些学校甚至规定化学和历史必须同时选择),这还是自主选择么?高中不同于大学,学生尚未成熟,需要集体管理,所以实践走班制度是值得商榷的,实行走班教学以来(现在基本上语数外固定在行政班里,其余七门课实行走班制度)经常出现“将不识兵兵不见将”的问题,一个政治老师面对的教学班学生最多可能来自七八个班,谁跟谁都分不清,你的大学教授教了你一年认识你么?可是中学教师不认识学生行么?有的行政班可能就一两个学这门课,无论什么阶段学生学习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学习中找到伙伴很要紧,现在好了课下有问题找不到老师连个商量的伙伴都没有,不仅于此,更有稀里糊涂者课后作业是什么都不知道。另一个要紧的是实现走班让高中生缺乏班级归宿感,走班让同一个教室的学生之间相互陌生,而高中生情谊可能是一辈子最深的同学情谊。有些知名的高中确实很值得敬佩,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甚至一个学校一届学生出现了全部三十五种情况,有三种情况分别只有一个人,这个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后期的教学也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有些学生还能够选择任课老师,这个从学生角度上说自然好,但是选择老师你懂的最后比拼的反而是网速和手速了。高中现阶段考核毕竟以教学成绩主导,所以这些优秀的学校是否能够坚持下去也很难说。

二、高考变成了博弈的战场

前面分析了选择物理少的原因,但是第一届学生还是或多或少被高校需要考物理给震慑到了,手足无措还是选了物理,奈何最终发现那些高入云端的学校跟自己也没什么关系:上表为2017届嘉兴考生的人数分配,浙江全省的情况如此大致吻合。2018届准确数据还没看到,但是最明显的变化是选择技术人数大幅上升,物理又进一步下降。

对于浙工大这种比较接地气但是又有一定实力的学校是大数学生可以企及的目标,虽然从要求上物理仍然是最热门的,但是每一个专业都可以有若干选择,比如物理化学技术的意思就是这三门只要有选考了一门就可以填报志愿了。

哪怕是浙江大学,也没有像中国科大那样“明目张胆”只要物理了。

外省高校似乎对技术这一门课有些“嗤之以鼻”,所以大多数专业根本没有设置技术科目,比如上海方案还有全国各省陆续出台的方案里,都是六选三而非七选三。但浙江省内的高校对技术还是认可并青睐的,学生们用技术取代物理,并且2018届充分认知2017届基础上更加认为技术是不得或缺的技术!

今年四月份的选考(我行文一开始没有提及浙江到底怎么考,把章程分散在行为当中,这样阅读起来更加舒畅一点:浙江七选三的三门课分别在十月和四月进行,一位同学可以考两次,原则上任意两次,这三门课分别100分,语文数学只考一次,就在六月七号,是150分。英语也考两次,但是比较奇葩,一次是高三十月份考,另一次是不是四月而是六月,此前传言十月份考的是浙江考试院命题的,六月份参加是全国卷,现在官方说法都是浙江卷,英语总分也是150分。)

四月份选考咋样呢?就是他们高二下刚开始的时候,各路人马摩拳擦掌了,地理和技术这两门相对简单的科目报考人数较多,很多程度较好的学生都取得不错成绩,赋分达到94或者97的学生纷纷表示可以丢下一门课了,而有些学科也有胆大的学生去搏击较难科目,可惜一出门遇到竞赛党全伙出动,死的一塌糊涂,这教育这考试弄成这样,弄成了田忌赛马和左右互搏。

很多学生觉得选了技术真是占了大便宜,更有些学校强迫所有学生必须选择技术,这技术老师都怎么来的?也有些学校保持“风骨”,对技术还是冷眼旁观。

十月考试就要来了,对那些四月考过的又不是很理想的人就有点为难了,这次到底参不参加,对那些基础一般或者薄弱的同学反正都要参加,因为一共两次机会不用白不用,那么这两次机会还有多大意义呢?毕竟初衷是为了克服所谓一考定终生的,事实上不过扰乱秩序让学生变得急功近利了。

三、教育的改革,请专注学科的实质

中国教育最近这些年提出的名词真是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么?首先有三点要求,其中一点叫做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堂课都要做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我国的教育


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