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0-12-20分类:高考作文浏览:156评论:0
简介:2019年高考8套语文试卷中共有作文试题9道,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其余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5个省市命制(其中北京卷采用议论文与记叙文二选一模式)。9道作文试题中有4道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2道采用命题作文题型,即北京卷的“文明的韧性”“2019的色彩”;全国卷Ⅰ、Ⅱ是任务驱动作文,全国卷Ⅲ是漫画作文。综观2019年高考的9道作文题,既放眼时代、纵横捭阖,又平中见奇、浅中见深;既体现出高考命题的延续性、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创新和尝试。2020年的高考作文可能在新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中择一而命题,因此,高考作文的复习亦可从这两种命题题型着手复习。作文是讲究整体性的,一篇好的文章是立意、构思、语言等各个方面俱佳的,因此,我们的一轮复习划分的复习点是每次训练的侧重点。专题一 新材料作文第一讲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所谓“新材料”,即提供一则材料并略做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然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理解,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突破一 新材料作文审题“四清”1.厘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如果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的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4.析清含意有些材料运用比喻或蕴含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含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突破二 确保文字型材料立意精准“五法”在审题“四清”的基础上,就能辨别出材料内部的各种关系,因此就可以运用以下方法立意:有的材料所述的是一个含有多重因果联系的事件,考生应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抓住因果关系来审题立意。可以由果溯因,就是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源,就能找到最稳妥的立意,从而确定主旨。也就是概括出事件的结果后,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然后向其原因上追溯思考,最后结合材料自问自答,以原因立意。[例1] (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示例]这则材料所述事件大抵包含以下三个层次,出现三种结果:结果:沃德是正确的。由果溯因1:(自问1)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自答1)因为“沃德能力排众议”。(自问2)沃德能力排众议的力量来自何处?(自答2)他是“统计学家”。立意一:科学的力量;独立思考的力量;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想法,不盲从。由果溯因2:(自问)为什么沃德“注意弹痕少的部位”的观点是正确的?(自答)“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立意二: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善于多角度思考,反向思维。有的材料较长,需先压缩概括材料,然后再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文眼”)进行纵横思考,反复推敲,理解意蕴,从而找到立意的突破口。[例2] (2019·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审题示例]2019年的江苏卷依然选取材料作文这种形式,而且选取的材料依然是一段富有哲理性的话。第一句话为材料的第一层意思,强调物各有“性”,无论是淡还是咸都是物所具有的“性”。第二 更多>>
新材料作文在本质上仍旧是材料作文,不过从表现形式角度进行分析,它又和学生熟悉的话题作文存在不少相似之处。新材料作文虽然给学生提供了材料,但是不会限定话题,所给出的要求也没有材料作文的死板和话题作文的宽泛。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的立意非常宽泛,高考考生从不同视角出发,进行审题立意;有很大的发挥拓展空间,不过这并不是说完全不受限制,它仍然要求考生以材料为根据,保证审题立意和行文的针对性。因此要对文题材料进行认真审视和阅读,深入分析提炼出与命题意图相符的鲜明论点。假如考生给出的论点并不明确,就会导致文章没有中心;假如考生论点鲜明,却并不能够反映材料,或与命题者意图不一致,也会导致写作质量下降。综上所述,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来说,只有保证审题清楚,立意准确,才能够在行文中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与写作质量。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八种方法: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作为备考生,要提高作文审题的能力,包括全面理解作文材料,把握所给材料中的内涵,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分析清楚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并确定文章观的立意方向与写作角度等能力。
新材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2017年高考,3套全国卷以及山东卷、江苏卷、浙江卷都采用了这种题型考查写作。那么什么是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的概念与要求是什么?2019年高考生怎样才能写出高分的新材料作文?跟随三好网小编一起来看名师如何解析?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考点解读】年份 20092019 届上海高考作文指导(一)题目 审题立意 继承与创新; 整体与部分上海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历年题目: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 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 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 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 “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 2010 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 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011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 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 抓住“微光” 2012 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 2013 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 所以你是自由的; 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 自由与束缚 2014 2015 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 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 2016 2017 2018 总体要 求 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 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 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 价值。这种“被需要”的价值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需要与被需 要 预测 评价他人的 生活 和谐的自我 与舍弃“微 光” “重要”与 “更重要” 过去与不过 去 可持续发展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或自选角度,或全面理解材料) ,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上海高考语文,自 2009 年起,摒弃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开始着重考查材料作文。 纵 观近 2009—2018 年上海高考作文的命题也不难发现,近几年上海高考都是清一色的材料作 文,命题材料本身的思辨性一直很明显。因此,考生本身对材料深度分析的能力与行文的 思辨性,还是今后作文的重头戏;近年高考作文均为材料作文,但命题形式与内容也在存在 一些明显的变化,体现了上海高考“稳中求变”的传统。2009 年至 2018 年作文命题材料呈 现由“典籍格言”逐步转向“生活常理” 。这一定程度上降低的审题难度,更贴近生活、社 会。同时要求考生眼光还是要由“内”而“外” ,以自身的考察为入口,以社会的思考为出 口,以对身边事实的关照为基础,结合自己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结论。 这已经不是简单地在“写作文” ,而是要求学生“写生活” !一切高级精神层面的东西都会在 日常“生活”中体现。对生活的关照思考就是对社会的思考。 从作文内容层面去把握,关注社会时代、感受生活体验、观照人生价值、重视道德修 养、探究哲理思辨、注重生命质量,一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主旨内涵。就时事热点来说, 如2012年山东卷引用孙中山名言“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的材料作文、2013年山东卷关于 “ 《咬文嚼字》为莫言等作家挑错”的材料作文等,都是紧扣时代脉搏,直击社会热点现象1的试题。就感受生活来说,如2012年全国大纲卷“田头挑秧” 、安徽卷“梯子横放” ,2013 年湖南卷“我愿意” 、四川卷“平衡的生活” 、天津卷“ 而知之”等,都体现了对生活的理 解和感悟。就人生感悟来说,2012年广东卷关于“人生价值与时代环境” 、江西卷“拥有与 没有” 、辽宁卷“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2013年浙江卷“三句话说童真” 、广东卷的“捐助 与受助” 、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圆” 、辽宁卷“沙子与珍珠”等,都是探究人生真谛,追寻 人生价值的材料作文。就道德修养来说,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漆工补船漏洞” 、重庆 卷“职工每天向门卫问好” 、北京卷“老计巡视铁路,向列车致敬” ,2013年大纲卷“捡手机 与还手机” 、广东卷“捐助与受助”等,都有明显的道德修养指向。就哲理思辨来说,2012 年福建卷的“时间与路程” 、四川卷的“手握一滴水” 、浙江卷的“站在路边鼓掌” 、江西卷 的“没有与拥有”等材料作文,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又充满强烈的思辨色彩;2013 年安徽卷的“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 、重庆卷“大豆与豆腐” 、福建卷的“仰望夜 空”等材料作文都有浓郁的哲理意味,充满思辨色彩。 高考作文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稳定是大局,微调是策略。从题材和立意看,高考 作文会坚定不移地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自我,而那些蕴含着丰 富思想的社会和生活现象,又是近年来高考没有考的,更应该成为尤其关注的重点。知识讲解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 作文形式。 材料形式:材料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考点一:选材立意的能力 【考点概要】 文章的选材立意关系到文章的成败,古人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王夫 之《姜斋诗话》 ) 。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高考作文的第一关,谨慎审题,准确立意,是高 考作文成功的关键。它需要正确把握试题所涵盖的审题立意的角度、主要内容、对作文题面 的每个关键词、重要符号、附加图表等仔细品读,潜心揣摩,全面审视和理解其含义,正确 地把握命题意图,不偏不倚地按要求确立主旨。 所谓“立意” ,就是确立写作意向,表达作者的意愿、爱憎和追求,向读者展现文章的 中心思想和中心论点。立意的要求,简言之即“守正出新,深刻感人” ,也就是说贵在“准” 、 “深” 、 “新” 。立意的高下,正是作者认识生活的深浅和写作能力的高低的反映,也是考试 时文章优劣的重要区分。 高考《考试说明》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就高考作文如何选材立意,也提出了明确 的提示,强调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同时注重对创新思 维的考查,提高考生的思维品质。 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考生应从平时大量丰富的现实生活 和阅读积累中筛选、提取出相关材料,有层次地把它们绘成一个个画面,或组织成一段段精 辟的议论,从而使“内容充实” 、 “中心突出” 。 【方法指要】 一、准确把握题意2所谓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的审定。审题正确,写出的作文才切 题,反之就不对题。偏题、离题,是高考作文中最忌讳的,因此,审题慎之又慎,千万不可 粗枝大叶,主观臆想。 审题的过程,不仅是理解题目含义的过程,还是确定文章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 过程。审题与构思密不可分,审题时构思的前提和基础,构思时审题的拓展和细化。审题立 意这一关过好了,文章的布局谋篇也就有底了。 近几年作文命题有“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命 题有不同的审题方法。 审准材料作文的题意 材料作文,所给材料一般包括题干、基本素材和要求(包括注意事项)三部分。审题 必须对这三方面做深入、仔细、全面的分析。考生要在审题上多花一点工夫。材料作文的材 料有文字材料有文字材料与图画材料。 文字材料可分为两类: 一类对材料本身所述事实阐明 看法,叫事例型;一类对材料所影射比喻的现象展开议论,叫比喻型。前者的材料是事例, 在本来含义的基础上予以扩大与深入; 后者的材料是媒介, 是比喻在喻体基础上挖掘其比喻 义。漫画材料一般属于比喻型,它往往用夸张、幽默、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写作时,应把 它的比喻义找出来,而不应“就画论画” 。 1. 重视整体感悟,把握材料内核 材料作文的审题,不能只重片言片语;而应该真正读懂全篇,从整体角度思考材料告 诉我们的道理。审定材料作文时,如果能从整体出发,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 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 法来立意。 材料: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 皮箱十分破旧,便说: “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 不协调了。 ”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 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 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 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 做 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推敲词句,抓住文“眼” ,找出材料的“突破口”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有听众问: “你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企 业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留有缺口的圈,他反问道: “这是什么?” “零” “圆圈” “未 完成的事业” “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 “其实,这 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 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
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高考作文排行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