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哪些省高考是3十3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2-01-15分类:综合资讯浏览:62评论:0
8月6日,北京市2020年高考招生录取工作正式开始,将持续至8月30日。目前,各省份都陆续开展高考招生录取工作。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各省份高考模式、考试科目一直不断调整。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序幕。记者通过梳理31个省(区、市)教育部门公开信息以及相关报道,呈现各地近六年高考模式的变化。
01
六年中有三年变动较大
“新高考”范围渐增
第一个变动较大年份是2016年,新增7个全部采用全国卷的省份。
2015年,31个省(市、区)中有16个省份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10个省份为完全自主命题,其余5个省份为半自主命题,即部分科目为自主命题,部分使用全国卷。
到了2016年,安徽、湖南、广东、湖北、福建、重庆、陕西7个省份从自主命题或半自主命题变为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全部使用全国卷的省份增加至23个。云南、广西和贵州3个省份则从使用全国卷Ⅱ变为使用全国卷Ⅲ。
2017年是“新高考元年”,上海、浙江执行新高考政策。
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两地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跟以往高考最大的不同就是取消文理科,实行“3+3”,即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统一高考成绩和自主选考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2020年执行新高考政策省份扩至6个。
继上海和浙江之后,北京、天津、海南、山东4个省份也在2020年加入了新高考试点阵营。在执行新高考的6个省份中,上海、浙江、北京和天津4个省份依然延续了全部科目自主命题的传统。
作为第三批“新高考”试点,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8省份将在2021年高考中推行“3+1+2”模式,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02
山东高考模式调整频繁 江苏最特殊
2015年以来,山东省的高考命题一直处于变动当中。
2015年,山东省由全部科目自主命题变为英语采用全国卷Ⅰ并恢复听力测试,其余科目仍使用山东卷。
2016年,山东省外语、文综/理综使用全国卷Ⅰ,语文、数学为自主命题。
2018年,调整为所有科目均使用全国卷Ⅰ。
2020年,山东省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 ,统一高考科目(语、数、外)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新高考Ⅰ卷),其他科目由山东省自主命题。
四川省近年来试题选用变动也较大。
2015年为自主命题,2016年调整为半自主命题,2017年至今改为采用全国卷Ⅲ。
2015年以来,江苏、江西、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3个省份的考核模式和采用试题无较大变化。
江西、河北、河南、山西4个省份一直使用全国卷Ⅰ,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宁夏、青海、新疆8个省份一直使用全国卷Ⅱ。
今年所有省份中,江苏的高考模式最为特殊。
今年是江苏实行“3+2”高考模式的第10年,也是最后一年。
“3+2”是指“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即高考只计算语数外3门主科成绩的分数,高考统考总分是480分;选修2门科目以等级计分,分为A+、A、B+、B、C、D六个等级计分,各高校对不同选测科目有等级要求,如等级不达标,即便总分过线,也不能报考。
明年,江苏将采用“新高考”模式。
03
自主招生取消,加分项目大幅减少
除了考试科目和试卷的变化之外,近年来教育部门也出台了其他相关政策。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
同年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1. 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
五部门《意见》明确,2015年1月1日起,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即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加分项目。
2. 保留和完善了5项全国性加分项目
不过,《意见》保留和完善了5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分别是: “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3.取消或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
同时,《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并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
4. 保送生和自主招生制度也在调整
保送生和自主招生制度也在调整。
其中,保送生类别被压减。《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对2017年秋季及以后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将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条件,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
5. 自主招生制度则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自主招生制度则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自主招生始于2003年,当年有22所高校可拿出当年总招生计划的5%的名额进行自主招生。
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表示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同时推行“强基计划”。
意见提出,“强基计划”旨在重点破解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
附:“强基计划”介绍
1月15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明确今年(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以“强基计划”取代。
强基计划的招生定位和招生程序是什么?在哪些高校实施?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 请介绍一下实施“强基计划”的背景。
答: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突出。
但近年来,自主招生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加以解决。
教育部在深入调研和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解决自主招生中的突出问题,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
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
2. 请简要介绍实施强基计划的总体考虑。
答:强基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一是在改革定位上,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着力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
二是在制度设计上,与促进教育公平相结合。以高考成绩作为入围依据,完善制度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三是在评价模式上,与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引导中学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是在改革协同上,与推进高等教育相关改革相结合。加强统筹协调,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加强科技创新等改革相衔接,形成改革合力。
3. 强基计划的招生定位是什么?
答: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4. 请简要介绍一下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范围。
答:起步阶段,强基计划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我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我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及规模。
5. 强基计划的招生程序是怎么样的?
答:3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年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4月,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网上报名参加强基计划招生。
6月,所有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6月25日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有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
6月26日前,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学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
7月4日前,高校组织考核。
7月5日前,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并公示录取标准。
具体招生程序一起看:
6.强基计划对于极少数具有突出特长的学生有什么特殊考虑?
答: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录取。
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7.为什么将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
答: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是因为高考成绩在强基计划录取中将起到两方面重要作用:
一是作为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强基计划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
二是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强基计划改变原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做法,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其中,高考成绩的占比不得低于85%。
8. 强基计划在人才培养上有什么新举措?
答:强基计划将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单独制定培养方案。
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二是畅通成长发展通道。
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三是推进科教协同育人。
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四是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9. 如何确保强基计划招生的公平公正?
答:强基计划将进一步严格规范招生程序,建立更高水平的公平保障机制。
一是严格高校考核。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要求组织实施高校考核,笔试、面试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全程录音录像。
二是完善信息公开公示。规范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监督。
三是加强违规违纪查处。将强基计划纳入巡视和督导工作范围,建立动态准入退出机制。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0. 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有哪些区别?
答:一是选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二是招生专业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三是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四是录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五是培养模式不同。相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 上一篇:2022高考长沙国防大学录取信息
- 下一篇:2022年最后届新高考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综合资讯排行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