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间:2022年6月7日 - 2022年6月8日
祝各位考生,学业有成,考上理想的学府。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高考大学 > 正文
获取高考资料联系方式

2022中山大学高考志愿组合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11-01分类:高考大学浏览:26评论:0


导读:在线咨询2022研究生招生公告全文2022考研日程安排表考研报考指导交流群广州研招网:2022年考研的具体时间预计将在8月下旬正式公布,很多考生疑惑研究生考试相关规定,广州中公...

在线咨询2022研究生招生公告全文2022考研日程安排表考研报考指导交流群

广州研招网:2022年考研的具体时间预计将在8月下旬正式公布,很多考生疑惑研究生考试相关规定,广州中公教育小编将为您持续关注!欢迎了解2022研究生考试时间安排。

中山大学研究生考试常见问题

关于初试

1、问:每年的考试时间、考试地点?

答:每年的硕士生入学考试时间由国家统一规定,我校将及时在研究生招生网上公布。

中山大学报考点的受理范围:

(1)中山大学报考点只受理第一志愿报考中山大学的考生的报名事宜。

(2)第一志愿报考非中山大学的考生和第一志愿报考中山大学但不在中山大学报考点考试的考生,请按照当地省级招办的规定选择报考点办理报名事宜。

(3)中山大学推荐的免试硕士生:推荐到本校接收的免试生只能选择中山大学报考点,推荐到外校接收的免试生选择暨南大学报考点。

(4)报考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的考生只能选择中山大学报考点,由广东省招生办统一安排到暨南大学考试(以准考证为准)。

(5)报考中山大学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选择中山大学报考点,由广东省招生办统一安排到暨南大学考试(以准考证为准)。

(6)因中山大学考场容量有限,建议省外或市外报考中山大学的统考生,尽量按要求选择就近报名点报考。

2、问: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答: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请参见当年的招生专业目录。专业课的参考书目均由各招生院系提供,考生可到各大书店或出版社联系购买。我校不提供参考书。

3、问:历年的硕士生试题哪里有售?

答:我校历年的硕士生试题可在研究生招生网“往年考研试题”中下载。

关于体检

1、问:硕士生在什么时间体检?

答:我校硕士生体检在复试期间进行,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问:体检合格的标准是什么?

答: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和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发布的《中山大学研究生体检异常受限招生专业目录》的相关规定执行。

关于复试

1、问:硕士生复试比例、复试时间、地点如何确定?

答:复试比例一般为1:1.4,各招生院系可根据本院系的生源情况适当调整。复试时间一般在每年的3月完成,地点由各招生院系确定。

关于录取

1、问:复试、体检合格后,还需办理哪些手续?

答:复试、体检后,我校将向所有拟录取的考生发政审函、还要向拟录取的非在职全日制考生发调档函、向拟录取的非在职全日制非奖助类、委托培养生发合同书。各院系需收齐考生的政审表现、档案、合同书等材料后,方可到研招办领取考生录取通知书。

2、问:一般什么时候发录取通知书?

答:经过省考试院、教育部录取检查后,我校即将拟录取名单在研招网上公布。录取通知书需经广东省招办审核盖章后方可发放。一般在每年6月下旬向考生发出录取通知书。

3、问:往年的考录情况等信息在哪里查询?

答:往年的考录情况可以在我校研招网“硕士生招生”之“参考资料”中查看。

关于报考

1、问:何时能看到当年的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答:我校一般于每年的八、九月份在网上公布下年度的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及招生人数。简章中,对报考条件、初试、复试等有比较明确的说明;招生目录中有各学院详细的招生专业及各专业招生人数等等。

2、问:目前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报考硕士研究生?

答:凡符合我校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的考生,都可以通过参加全国统考报读我校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还可以申请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3、问:在硕士网报中应该如何选填“报考类别”?

答:目前,教育部规定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类别”共有4类,即非定向、定向、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我校除“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为定向类别外,不招收“定向”培养生。

(1)非定向生须将档案、人事关系、工资关系转入我校,毕业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2)委托培养生录取前须与我校及培养单位签订委托培养合同,培养经费由用人单位或考生本人提供,档案、人事关系、工资关系仍留原工作单位,毕业后按委托培养合同就业。(3)自筹经费生录取前须与我校签订自筹经费培养合同,交纳培养费,档案、人事关系、工资关系转入我校,毕业后按自筹经费培养合同就业。

应届毕业生(除本科期间已定向或者委培外)和虽已毕业但尚未工作、档案寄放在人才交流中心等中介机构的考生,应当选择非定向或者自筹经费类别。

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如果能与现工作单位脱离人事关系,可以报考非定向或者自筹经费类别。如果不愿与现工作单位脱离关系,或者不能从工作单位转出人事档案的,则应征得现单位的同意,报考委托培养类别。

从2007级开始,我校开始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录取培养类别分为非在职全日制奖助类、非在职全日制非奖助类、委托培养类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根据考生第一年初试、复试成绩确定奖助类名额,并实行动态管理。

专业学位(不包括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类专业学位”只招收非奖助类硕士生,在读期间不能申请硕博连读,也不能转到专业学位和“类专业学位”以外的专业方向就读。

4、问:是否能跨专业报考?

答:我校对跨学科或跨专业报考一般不作限制,但对考生报考医学专业有具体要求:

(1)医学临床各专业(学术型)只接受本科为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含应届本科生)报考。

(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各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及“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的临床型方向只接受本科毕业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的考生报考,往届生在复试时须持有与报考专业相对应的国家颁发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关于调剂

1、问:第一志愿报考中山大学的考生如何调剂去其他学校?

答:因未达到我校硕士生复试基本分数线或因招生名额限制无法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初试成绩符合国家复试基本要求,可以申请调剂到其他高校。需要调剂的考生应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接受调剂生的学校向我校发调剂函,考生本人或委托他人到研招办确认调剂函信息后,我校向接受调剂的学校发送考生考试档案。

2、问:中山大学是否接受校外调剂?

答:我校一般只有少数专业需要调剂外校考生。需要接收调剂生的专业都会在我校研招网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中公布,符合我校接收校外调剂要求的考生可在该系统中提交申请,与我校招生院系联系有关复试事宜。我校将向拟接收的外校调剂生原报考学校发送调剂函,接收考生档案。我校不接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生调剂。

7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计划

1、问: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需要完成哪些程序?

答: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应完成以下程序:(1)到生源所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族教育处确认考生“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报考资格。(2)按全国硕士生统一报名方式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并向我校研招办提交《“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考生登记表》(3)参加全国硕士生统一入学考试和各招生单位组织的对符合国家确定的基本复试要求的考生进行的差额复试。(4)拟录取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生,与定向省、市及单位签订“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定向协议书。

2、问:报名时报考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若考试成绩达到我校其他类别考生的复试基本分数线,能否转报其他类别?

答: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报考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能转录其他类别。

3、问:如果网报时未报“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是否能够补报?

答:“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不能补报。

关于报名时间及手续

1、问:报考硕士研究生是否需要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的网址是什么?

答:根据教育部规定,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全面实行网上报名,所有类别的考生都需要参加网上报名,包括全国统考、管理类联考、推荐免试生、单独考试和专项计划等。报名网站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是http://yz.chsi.com.cn/。

考生在网报时,一定要注意填写正确的个人学历等信息,以免在录取时出现信息错误,造成录取困难。

2、问:硕士生报名手续、报名时间和地点?

答:每年9月底开始网上预报名,10月(具体时间以教育部文件为准)开始正式网报,两阶段的报名均为有效报名。11月上旬携带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到网报时考生填报的报名点办理照相、验证、打印报考材料等现场确认手续。

3、为什么会有预报名和正式报名,预报名成功后,还需要正式报名吗?

答:预报名和正式报名是研究生网上报名的两个阶段。预报名主要是面向应届毕业生的网上报名,但非应届生填报的信息也同样有效。预报名和正式报名的信息都同样有效,考生无需重新填报。预报名期间没有网报的应届毕业生,正式报名期间仍可继续报名。

4、问:如果网报后发现填报的信息有误,怎么办?

答:网报时的个人信息是可以凭报名号和密码修改的。如果需要变动报考学校等信息,就需要重新进行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时,请考生提供本人最后确定的报名号进行现场确认。

温馨提示:以上时间节点为2021考研时间节点,仅做参考哦~

扫码获取广州中公教育官方联系方式,获取更多考情信息

注: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责任编辑:李海茜)上一篇:广州考研网:中南大学2022研究生考试常见问题下一篇:广州考研网:华南理工大学2022研究生考试常见问题


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