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间:2022年6月7日 - 2022年6月8日
祝各位考生,学业有成,考上理想的学府。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上海高考 > 正文
获取高考资料联系方式

上海高考新政培训报告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8-28分类:上海高考浏览:39评论:0


导读:2017届开始,上海和浙江率先试点“文理不分科”。换言之,老百姓们说了很多年的“文科生”、“理科生”的界定已...

2017届开始,上海和浙江率先试点“文理不分科”。换言之,老百姓们说了很多年的“文科生”、“理科生”的界定已经作古。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上海高考改革政策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上海高考改革政策解读:如何看待这次高考改革

全国教育考试大改革来袭,随着中央教育部一纸红头文件,高考翻开了新的一页……

紧接着,上海市教委于2015年下半年正式发文,公布了2017届开始新的高考方案。

具体为:

高考取消“一本”控分线,保留“本科”控分线

上海高考开启“文理不分科”

高考英语科目执行社会化考试,高三可考两次取较高分计入高考

物化生史地政启动“六选三”,各科满分70分计入高考

六月高考只考察语文、数学两科

中国教育考试制度进入了新纪元,作为由教育部牵头的全国性、大规模的彻底化改革,这次高考改革再度引发了民间的热议。

为什么提出改革?在我看来,这次改革最终的方向是为了解决全国教育公平性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异地高考”未来是不是应该开放?

随着全国“人户分离”问题趋于普遍,原有的依附于户籍所在地的高考制度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本地就读,却未必可以本地就考。“九年制义务教育”解决了随迁子女就地入学的门槛,却未解决“就地考试”的根本问题。尤其上海、北京这样的教育资源发达地区拥有明确的户籍限制,因此“回老家高考”成为了普遍的社会问题。

然而,由于各省市普遍独立进行高考命题,各省市选用的教材版本、考纲标准都有极大差异。因此,既然户籍制度暂时无法解决“就地考试”问题,那么如果能让全国各地高考标准趋于“同轨”,那应该是现阶段最完美的妥协性方案了。

“恢复全国统一高考,统一各地教纲及考纲标准”,让那些异地就读的孩子也能在就读地参加全国高考,但不占用就读地的招生名额,而是纳入户籍所在地的招生通道。我想,这个结果无疑是这次改革浪潮最终的方向。

所以,目前我们所看到的2017届上海高考新政还只是一个起点……

2017上海高考改革政策解读:上海高考进入“3+3”新时代

在全国其他省份普遍执行“3+3”标准之际,上海市独有的延续了三十年的原“3+1”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便顺理成章了。

新的上海“3+3”高考制度,要求学生从物、化、生、史、地、政六门学科中任意选择三门学科,参加上海市统一等级考,每科满分为70分计入高考总分。

这一改革,可谓“一石二鸟”。一来,迎合了全国普遍的高考科目制度,为未来统一全国高考做了最基本的铺垫。二来,更为大学专业选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原有的“3+1”制度下,加试“化学”的学生完全可以报考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电气工程等明显偏向物理学科的高校专业,却由于物理并非其高考科目导致基础不扎实,成为高校专业学习的隐患)而现在的“3+3”,尽管似乎加重了学生的考试负担,但也为进入高校的后续深造打下了基础。尤其交大、同济等理工科类高校要求学生对于三门自选科目中必须包括“物理”,无疑是对此次改革方向的坚定认同。

2017上海高考改革政策解读:文理不分科,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时代的潮流

2017届开始,上海和浙江率先试点“文理不分科”。换言之,老百姓们说了很多年的“文科生”、“理科生”的界定已经作古。

那么,为何偏偏只有上海和浙江率先调整,而其它省份暂时按兵不动呢?

事实上,这与上海高考的外部形势息息相关,因为在文理分科的大背景下,近两年,上海地区文科生的高考情况可以说是惨不忍睹。2013年是上海高考史上文科生最惨的一年。当年文理的报考人数是1:1.16,招生计划比例却是1:2.4。2013年上海高考文科生的本科率是37%,理科生的本科率是71%。而这个问题,外地地区没有遇到。因为外地的绝大部分省份差不多理科生是文科生的2倍。

文科生与理科生的人数非常之接近,是上海独有的。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上海以往的高考政策息息相关。首先,高考的文理科卷,有明显的难度差异,大概20-30分,这就使得数学比较弱的同学蜂拥而至去报文科。其次,上海部分同学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哪怕没有考进好的大学,家里能够为他保驾护航,而高中阶段理科学起来较难,所以他们宁可学得轻松一点,选择文科。

因此,在文理科专业招生人数几乎每年恒定不变的前提下,一旦出现文科生报考人数的高峰,出现大规模的滑铁卢现象是必然的。所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不合理却又无可奈何的问题,我们必须呼吁“文理不分科”。

那么问题又来了,“文理不分科”对学生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数学成绩弱的同学会吃大亏。数学弱,原先你可以报考文科,一来,文科数学试卷难度低,分数不至于太难看。二来,原先的“3+1”制度保证了文科生的四门高考科目中只有数学一门理科,只要“其他三条腿”扎实,照样有机会冲击一流大学。

而如今,上述两点原先属于文科生的优势都已不存在。我甚至可以略微武断地认为,数学会成为未来高考中区分同学层次“最锐利的尖刀”。毕竟,数学薄弱的同学,在新高考制度下,没有任何退路。

2017上海高考改革政策解读:取消“本科批次”认定,高校间只谈“国家标准”

实际上,我们谈了很多年的“一本”、“二本”依旧存在明显的地域歧视。比如上海外贸学院、上海金融学院在上海历来都是“二本”批次招生,而在绝大多数外省市却是“一本”批次学校。南京审计学院在江苏是知名的“一本”大学,而在上海却只能作为“二本”招生。

在我看来,原先上海的“一本”院校,如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其综合水准和知名度与“二本”的上海外贸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差异并不大。所以很明显,原先对于“一本”和“二本”的界定并非对于学校软实力的客观评价,但是作为一种民间默认的衡量维度,即便它并不具备理论依据,却从根本上影响了高校生源的入口。这当然是不公平的。

所以,此次取消“本科批次”是为了将原先的“学校主导”和“批次主导”逐步转化为更加合理的“专业主导”。也就是说,对于我上面提到的这几所大学,都是具有明显专业培养方向的单一类型大学,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专业可塑性来选择。

但是反观一流大学,“国家标准”是很明确的。中央教育部直属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是区分高校等第唯一的标准。上海地区四所985工程院校为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以及五所211工程院校中的上财、上外、华理、东华、上大,他们的社会口碑与填报意愿完全不会受取消“本科批次”制度的影响。因此,“一流大学看等第,二流大学看专业”,这十四个字会成为未来择校最重要的标准。

2017上海高考改革政策解读:外语看似“退出”高考,实则外语更加重要

我们必须明确,像上海、北京这些教育发达地区,外语的重要性只会增加。今天我们说的“退出高考”,仅仅是指退出高考所在的6月7日、8日,但是上海高考中150分的占比却丝毫没有下降。改成社会化考核之后,对于学生高中三年规划来讲,紧迫感越来越强。高三有两次考试机会(1月、5月)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成绩。

虽然有两次考试机会,但是学生和家长必须更重视第一次的考试机会。市重点高中会把第一次考试作为你核心的备战方向,没有考到满意分数的同学,第二次考试相当于一次补考的机会。如果一月份的考试达到理想分数,英语这门学科基本可以放掉了。接下来的半年精力,全部花在语文数学身上。站在高中的角度,当然是希望学生能在1月份将英语彻底解决。原先市重点高中可能是花两年讲新课,最后一年总复习。新政可能迫使学校用一年半的时间上完新课,还是要留出一整年的时间总复习。

2017上海高考改革对策:学会规划,尽早开始规划

面对新的高考政策,我们高中三年该如何规划?

面对新的高考政策,我们确实需要规划,但不仅是规划高中三年。面对新的标准,我们甚至需要从初中预备班就开始。

近些年你会发现,大学招生时对于“竞赛类学生保送”已经收紧了门槛,而这个变化直接影响了高中在招收初中学生时的门槛。其实,除了数学竞赛可能依旧有比较高的含金量之外,物理、化学竞赛含金量都在“降格”。

正如我反复强调的,新的高考改革,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毫无疑问是大势所趋。八十年代我们所谓的“学好数理化”已经不适用;21世纪初我们所谓的“学好外语和电脑”也已经不适用。我希望我的学生可以变得更兼容、通达、厚积薄发,不要做“偏才”和“怪才”,要做“全才”和“通才”。


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