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高考物理考级培训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7-19分类:上海高考浏览:63评论:0
前不久,有篇文章《新高考“弃物理”成趋,物理界很心塞》刷了屏,文中说2017年浙江省选考物理的考生仅占27.46%;72.54%的考生“弃物理”。文章还说,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
物理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一下子成了没人要的“孤儿”,这对比学理科为王的上个高考时代,简直是天壤之别。
新高考后变天了么?
于是,对于“3+3”的新高考选科,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选考物理会吃亏。对此,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拿出数据权威回应:全部考生考入高水平大学的比例在20%左右,选考物理的全部考生这个数据高达31.4%。
换言之,要进入名校,还是要靠物理。
“2017考试评价国际研讨会”10月18日、19日在上海举行,这是一场集学术性、国际性、前瞻性于一体的教育盛宴,有来自全球的60位专家进行主题发言,分享教育考试评价的理论创新与工作实践。
10月18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作了主旨报告,并对高考“弃物理”现象进行了正面回应。
对于高考选科,一种说法流传甚广:选考物理,可能因为尖子生扎堆,导致选考同样科目的普通学生等第较低,进而影响转换的等第赋分,最终可能使高考总分变低。
也有声音据此提出,要改变这一情况,能否给予物理科目等级考成绩更多赋分?
在此,要科普一下"赋分"这个名词。
政策制定者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不论中考还是高考,这些科目的卷子不可能都是相同的难度系数,得分率肯定存在不公平,于是他们发明了一个方式叫做“赋分率”。
看了图相信大家明白了一点,“赋分率”算出的分数才是学生的实际得分,举个例子,学生选了物理,考了90分,但因为物理题很难,90分这个分数位于当年所有选物理的考生的前5%,那么学生实际计算到总分中的物理分数是第三等级,也就是94分;而有一个选历史的学生,考了95分,因为历史题目当年很简单,95分位于20%,那么实际计入总分的分数是第六级,也就是85分。
所以单纯看学科考试简单或者难的也不靠谱。
但是!!!“赋分率”看似可以从结果上改善不同学科试卷难度带来的分数差异,但却无法改善人群的差异——当大量牛蛙都选择了物理的时候,不管物理试卷简单还是难,想在“赋分率”的政策下得到高分都是非常困难的,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就会出现,末端选择物理的学生只会越来越想放弃,因为竞争对手的高实力会让他们更加绝望,这些学生躲避的不是“赋分率”,躲避的是对手。
因此,这个看似公平的政策,却造就了更大的不公平。哪门学科选的人越多,越容易拿高分;哪门学科选的人越少,越吃亏。哪门学科高分段人数(学霸)越少,越容易拿高分,哪门学科高分段人数越多,越吃亏。(各科目的学生实力是参差不齐的)
给予物理科目等级考成绩更多赋分?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坦言,这样做显然有违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改革推行过程中,更应切忌急于评价出现的情况,或者盲目打补丁,否则可能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选考物理会吃亏,真是如此吗?
“如何论证以下观点?”郑方贤抛出三串问题——
首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而言,物理科目一定比化学、生物(包括历史地理等)其他科目重要得多?
第二,要给予物理更多的教学时数?要给予更高的等第或赋分?要有更多学生做分母以衬托部分高分学生?
第三,参加物理科目等级考的学生都是好学生?按照同样的等第划分办法,物理考生参加其他的科目等级考,会获得高等第?
“这些都没有办法被证明,”郑方贤说。
他贴出一套今年上海市高考选考科目人数与学生录取高水平大学(原985高校和211高校,一般社会认知为高水平大学)的数据图表。表中显示,全部考生考入高水平大学的比例在20%左右,选考物理的全部考生这个数据为31.4%,选考物理(不选化学)学生的这个数据为22.6%,选考化学(不选物理)为14.5%,同时选考物理和化学学生的这个数据为40.6%。
“这是一个结果的呈现,其中的因果关系还需科学细致和长期的分析,但可以看到选考物理进入高水平大学的机会并不少,”郑方贤这样解读。
他表示,退一步说,假设高考总分确实可能变低,但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判断升学最优解的过程,不像以往只到高考分为止。”
郑方贤认为,一些观点在考虑得益不得益的过程中,高考综合改革的系统性特点可能被忽略了。上海以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的基本方案,高校为自己设定的院校专业组提出其涵盖的专业和对考试科目组合的要求。因此,学生选定的科目组合不仅要考虑高考总分,还要去考虑大学专业招生的要求以及相应的招生计划,这是以往改革不曾有的。
我们再来看看郑方贤院长给出的这张表,信息量相当大。
据了解,2017年上海共有5万名考生报名参加高考。
各科选考人数占比由高到低如下: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物理,政治
选物理的少
1、物理相对比较难,四校学生很多都选了物理,竞争较为激烈。
2、理工科专业招物理人才越来越难,限定物理自己把自己招生范围缩小了,不限定,大学物理课会有很多不选物理的听不懂。
选地理的多
1、高二考,高三可以全身心投入其他科学习
2、同时地理相对来说简单有趣。
2017年上海高考小三门各分数段选科人数对比
1、随着分数段的上升,选择物理、化学的人数比例越高;在高分段(570分+)中,选物理、化学的比例非常高。学霸都爱选物理、化学。
2、随着分数段的下降,选择生物、历史、政治的人数比例逐步升高,与此同时选物理、化学的人数比例逐步降低。成绩一般的同学更偏向于文科。
3、地理的占比稳定,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高二考,高三就轻松了。
4、570+段位的组合普遍为物理、化学、地理。(学霸组合)
5、物理竞争最为激烈,570+以上选物理的人数占570+总人数的85.26%,学霸学物理还是相对轻松的。
但是,在高校录取时,物理几乎覆盖所有专业
*在零志愿批次(北大、清华)中,46个计划招生数中43个要求物理成绩,93.48%。其次是化学,41.3%。
*在综合评价批次(复旦、交大、同济、华师、上财、上外、华理、东华、上大)中,物理可报所有专业,化学,占66.73%。
在清北复交同5所大学中,122个专业中要求必须有物理成绩有49个,占专业总数的40.16%。如果选了物理,可报的专业有120个。
因此,对于上海考生来说
1、如果不是偏科特别严重,物理、化学最好至少选一个;
2、地理、生物至少选一个,也可以选两个,这样可以减轻高三的负担;
3、如果高一就想好以后专业方向,那么看好各个意向学校此专业的选科要求,便不再受选科覆盖率的困扰;
当然了,还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一门学科没有兴趣,再小的竞争也不一定能拿到高分。
高考改革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上海和浙江先行先试,全国各省市的新高考实施时间表也陆续开始稳定进行。
各省市高考改革进程
1、已经实施新高考的省市
2017年上海、浙江已经实行新高考高招录取模式。
其中上海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一个院校可以设有多个专业组。考生须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填报本科志愿。
浙江采用“专业+学校”录取模式,以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类)作为一个志愿单位,考生每次可填报不超过80个志愿。
2、2017年启动实施新高考改革省市
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个省市从2017年秋季开始,针对新高一考生实施新高考改革,该政策对2018/2019年高考考生无影响。
3、2018年启动实施新高考改革省市
河南、湖南、江西、广东、江苏、湖北、安徽、山西、西藏、辽宁、黑龙江、贵州、四川、吉林、重庆、湖北、福建、内蒙古18省市从2018年秋季开始,针对新高一(即现初三)考生实施新高考改革,该政策对2019年高考考生无影响。
4、2019年启动实施新高考改革省市
宁夏、广西、陕西、云南、甘肃、青海、新疆7省市从2019年秋季开始,针对新高一(即现初二)考生实施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改革怎么改
1、高考科目“3+3”,不分文理科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不过,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确3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此外,江苏高考科目分值尚未最终确定,但明确比现行的480分要高。
2、英语多次测试
新高考政策中,英语可以实现多次考试,取分值高的计入高考总分。该项政策下,考生拥有多次机会。
3、构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
在各省市公布的新政策改革中,北京、天津、山东等多个省市表示,高考录取时采用“两依据、一参考”模式来进行,两依据为: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一参考”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成就 、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课程标准、考试规定是国家制定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考试覆盖全部14个学科,其中9科省级统一组织考试、其余科目考试的要求是全省统一的;考试科目可以6选3、7选3等。为了淡化分数,成绩分为5等。
一图看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一图看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新高考高招录取模式
新高考政策虽已经出台,但是大部分省市对高考如何录取并未有详细说明。参照上海、浙江第一年的高招录取实施方案,未来高招录取可能会有三个方面趋势。
1、由传统的“学校+专业”改为“专业(类)+学校”
据多年来研究经验,该种模式实施的可能性较大,猜测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1)浙江已经采用该种模式。作为重点试点省份,浙江的高考改革一直备受全国关注,很多省市高考政策改革也是参考浙江现有模式来进行,如果浙江实施成功,其他省份采用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2)山东即将开始实施。在山东新高考改革方案中,已经明确说明,山东未来将采用“专业(类)+学校”招录模式,由此猜测,其他省市或将也会采用此种录取模式。
(3)基于现有高考录取模式。平行志愿已经实施几年,虽大幅度降低了考生的掉档几率,但众多考生因担心掉档,而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专业(类)+学校”的录取模式,以专业优先的原则,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考生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
2、由传统的“学校+专业”改为“院校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录取模式是上海正在采用的模式,即一个院校专业组为一个独立的志愿。该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考生被录取到自己的意向专业,缓解了现有平行志愿被调剂的尴尬现象。
3、依然采用“学校+专业”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
“学校+专业”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已实施几年,目前发展相对成熟,不管其优劣如何,新高考政策下,依然采用的可能也非常大。
新高考备考方向
新高考政策的文理科不分,考生可自由选择选考科目成为最大的亮点,但据多年来研究经验,从近几年各大高校在浙江、上海的录取要求及自主招生要求,选考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选择。
1、物理、历史权重比例增加
从《2018年拟在浙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来看,大部分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尤其是清北复交等高校,更是对物理、历史等科目直接做出要求。
文科生如想上重点院校,选考历史不仅拥有更多的选择范围,更是重点专业的选择要求。
理科生如未来想上重点高校的优势专业,物理是绕不开的科目,如清华的建筑、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都要求考生选考物理。此外,在2017年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中,更对上海、浙江考生的选考科目有了直接要求,如上交大2017年自主招生专业有超过50%的专业直接要求选考物理。
然而,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往届如此重要的物理科目,在今年的高考中却受到了冷遇。
是为了高考考取理想的分数而放弃物理这一难题,还是为了之后个人的长远发展勇敢挑战物理?值得每位考生及家长认真考虑,慎重选择。
2、语文成为拉分科目
新高考政策下,因英语拥有多次考试的机会,选考也是大部分考生的优势科目,想从英语和选考科目中拉分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难度太大。
同样,在高考全国卷的趋势之下,考虑到各省市教育不均衡,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
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再加上今秋入学的中学生使用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其中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对孩子的课外阅读要求也有提高。因此语文正在发生大变化,不注意便会成为拉低分数的科目!
3、更加注重综合素质
虽然以后的高考取消了文艺、科技、体育等特长生的所有加分,这些兴趣爱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实这是重大误解!
在新高考政策中,考生需要尽早明确自己未来专业、职业方向,才能合理选择考选科目。
此外,在各省市的综合素质评价中也涉及到对思想品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都做了要求。
下面来图览一下2017考试评价国际研讨会开幕盛况,希望教育界的大咖们能够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让新高考改革之路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 上一篇:浙江大学高考选科要求2021
- 下一篇:2021年高考复读小高考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上海高考排行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