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三复习有必要做很多题吗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0-12-30分类:综合资讯浏览:232评论:0
高考生物后期复习备考建议在近年来的考试中,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查。但基础知识必须扎实,历年考试中,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复习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提升。结合近年来的高考,从高考理科综合卷分析报告看,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基本概念不清;(2)设计实验能力不强;(3)试题阅读理解能力弱;(4)文字表达能力差,或称为六个“不够”:审题不够仔细,书写不够规范,基础不够扎实,思维不够灵活,表达不够清楚,实验不够重视。事实上这几个方面通过复习策略的调整,是会得到很大程度改进的。找到问题所在,结合高考大纲,谈谈高三生物课的复习备考。
进入高三阶段,老师应首先认真研读当年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能力要求,同时把当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对照考试说明逐题分析,弄清每一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及问题情景、命题形式等;并与往年试卷作对比,弄清高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高考变式题背后有没有改变的根本性东西。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三轮复习)课本内容章节复习、专题复习、试题练习。
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巩固,构建单元知识结构,重点梳理单元内知识脉络。二轮复习根据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把必修选修三册教材共十四个单元分七个大专题和若干小专题,侧重跨章节知识联系的构建,(学科内综合)强调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三轮复习侧重于课堂限时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让师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夯实基础。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
第二轮复习很重要,但一定不是“炒旧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分散在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以下是专题的划分方式: 1.体系专题:(细胞、代谢、调节、遗传、生态、生物技术、实验) 我复习的具体题目有:生命的物质和结构基础与细胞工程;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调节和免疫;生物的生殖发育;遗传与基因工程;变异与育种;微生物与发酵;生物与环境。
(同时也可设计一些小专题或问题) 2.实验专题:(高考要求中,生物学实验有15个,实习有5个,研究性课题有7个。)
观察类实验;物质提取鉴定类实验;调查及设计类实验;教材的演示实验;验证及探究类实验。
验证性实验,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3.题型专题: 选择题准确率的培养;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等。 4.热点专题: 生态和环境热点,如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如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如转基因食品、癌症、艾滋病;国内大事、世界风云,如西部大开发、绿色奥运、贫铀弹、反恐斗争。 以上专题复习应有主次、轻重之分,但是各专题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截然分开。按知识体系复习,也会遇到实验、解题、热点问题。只是复习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专题复习要遵循以下原则: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通过做练习重新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并注意做题速度和答案的规范性。一边做习题一边读教材,将知识进行横向拓展,加强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建个改错本,加强记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从以下方面着手;
(1)回归课本,梳理基础
从2010年《考试大纲》对生物学科的考试要求来看,2010年生物高考中,基础题仍会占到相当的比例。分析以往生物高考试题,考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的丢分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后期冲刺复习时间紧迫,学生仍然要注重回归课本,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把散落在课本中的各摄分点逐一梳理清楚,把遗漏的知识补上,把糊涂的概念澄清,把教材中的可考因素挖掘出来。对于基础知识,不要死背概念和公式,而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要抓住重点,合理训练。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如复习到细胞分裂,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又如,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如果只有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印象,碱基互补配对等零散的知识,就证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而能够知道DNA的结构包括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特点及具体内容;DNA的复制包括概念、复制时期、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差错结果,并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就形成了知识结构。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例如,上述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2) 强化弱点,讲究方法
经过考前一、二轮复习,每个学生应着眼于自己的薄弱环节,冲刺复习要有针对性。那些重复性、已经掌握的知识性训练,没有必要再做,而应选择那些前一阶段检测中暴露出的知识漏洞和能力的缺陷做适度训练。针对性训练时,要认真审题,把握题干的关键字、词;学会知识类化,把用到的摄分点回归课本各章节加以理顺;经常反思内化,追究错误的关键所在;精心组织语言,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复习方法要得当。生物高考复习中,一般要使用三种常见的复习方法。(1)比较复习法:在复习中,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组成酶与诱导酶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它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2)串连复习法:复习时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如有关蛋白质的知识主要分散于第一、第三、第六章中,第一章中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合成场所、结构和功能。第三章讲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第六章谈到了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复习,使知识更系统化,这样可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3)联想迁移法:如线粒体,可联系到呼吸作用、能量转换器、细胞质遗传、酶的专一性、膜的结构功能、各种基质、线粒体数量多的细胞、细胞的衰老等等。又如复习膜的流动性,可联系到内吞、外排、受精作用、细胞融合、细胞分裂、递质的释放等。一般常用的思维有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往往就会事半功倍。
另外看错题本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经常重温演练自己曾经做错的题,定期对错题本进行排查小结,把再看再做时仍然出错的试题抽提出来,另置一本。然后将精选错题中错误集中的摄分点作为训练重点,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即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只有通过再一次的训练,才能真正知道错题为什么做错了,改错的途径是什么,以收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如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的生活情况(只有生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防腐杀菌(在高浓度的溶液中,细菌等微生物将失水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判断细胞的年龄(成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明显),若进行组合改编如材料换一换、步骤改一改、情景变一变、多个实验拼一拼等,就能拓展出许许多多个新实验。因而在解答拓展实验题时应“以不变应万变”,实验的主要思路是不变的,再回忆迁移教材的实验原理和技能,就能轻松突破。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综合资讯排行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